走向現代的紙本門神

臺南市學甲區

彩繪-廖慶章

彩繪-廖慶章

臺南市學甲區

走向現代的紙本門神

彩繪-廖慶章

2023-11-08

廖慶章具備傳統彩繪、素描和水墨畫等多方面技能。他的作品在表現傳統風格的同時,也融入了現代美學觀念,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他的傳統技法非常優秀,熟練掌握各種色料在不同材質上的運用,並能自如地創作出自由寫意的作品。

他的作品源於傳統廟宇彩繪,受到台南潘氏門神華麗風格的影響,同時也融入當代水墨精神,具有個人風格和地方流派特色。

相關文章

2023-11-09

葉星佑交趾陶工藝技術成熟,手藝不僅傳承了純正的交趾陶釉色技術,其技藝細膩精湛,充分保存了本土交趾工藝的美感。臺灣交趾陶的技術主要源於廣東的五嶺以南,其地古名為「交趾」,起源於漢朝設置之交州,範圍包括今中國的廣東、廣西及越南境內。越南北半部與廣東石灣陶皆同屬唐三彩分支,於清中葉以後,由閩粵一帶工匠將其製作技術傳入臺灣。由於早期並無「交趾陶」或「交趾燒」的名稱,考據清光緒年間朝天宮翻修的帳冊,支付師傅的料錢,寫的是柯訓「淋搪」、蔡錦「淋搪」多少料錢,而許多老師傅也不以「交趾」稱之,只說「石搪」或「水搪」。據說日治時期,日人將交趾陶師葉王的作品送至巴黎參加萬國博覽會,評其為「東洋絕技」而受珍視,因此日本人又稱臺灣的交趾陶為「嘉義燒」,而「交趾燒」、「交趾陶」的名稱也因此沿用至今。事實上,臺灣交趾陶名稱雖源自於日本,但型式、作法、用途則源自中國,但後來卻獨立發展成具臺灣特色的多彩軟陶藝術。

2023-09-26

1950年出生於嘉義市的高枝明,在嘉義市雙忠廟見識到交趾陶精緻細膩的藝術,及投入交趾陶大師林添木門下,成為林老師首位入室弟子;他學習交趾陶從練土作土胚開始,以手藝捏塑民俗藝術圖像,進而從花果到人物走獸,除需寫生觀察以增進寫實能力外,並不斷遍訪鄉間廟宇及古厝,精研觀摩老師傅手藝,再從相關書籍細心研究,首創交趾陶個人工作室,並將交趾陶藝術由廟宇裝飾推向藝術畫創作。自葉王始,高枝明乃第四代入室再傳弟子,歷第二代黃得意;第三代林添木,一脈相傳,葉王再傳弟子高枝明掌握葉王交趾陶原有的特色,設色調配絢麗的燦爛造型趨向實用兼具現代感,將台灣絕技跳出了廟宇需求的格局,而致力於使交趾陶成為家庭擺飾的生活藝術品行列。

2023-11-09

陳利友妹女士是臺灣東部排灣族太麻里區域的刺繡與衣飾製作文化傳承者。她自幼跟隨母親學習刺繡和服飾製作,以精湛的手藝和細緻的工藝受到族人的喜愛。她將傳統的十字繡技法運用於現代布料,並加入顏色鮮豔的對比色彩,呈現出多樣化且具有當代風格的作品。她的作品集合了各種刺繡技法和圖紋,展現了排灣族傳統的生活記憶和神話傳說。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