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廟簷到人間交趾陶大師

嘉義縣新港鄉

交趾陶-林洸沂

交趾陶-林洸沂

嘉義縣新港鄉

從廟簷到人間交趾陶大師

交趾陶-林洸沂

2023-11-08

林洸沂基於對廟宇建築的濃烈興趣,因此就讀初中時決定中斷學業而去學做廟的手藝,並由祖父帶著他去拜訪雲嘉南地區做廟聞名的林萬有。1964年(民國五十三年)開始了三年又四個月的學徒生涯,跟從林萬有身邊學習寺廟建築、設技、剪黏、雕塑等技術,直到林萬有師年事已高,退出廟宇修建工作,林洸沂才開始獨當一面,收授徒弟,承包寺廟裝飾、浮雕、剪黏等工作。 1980年(民國六十九年)林洸沂在嘉義的孔子廟看見林添木作品後,嘆為觀止,再拜入林添木門下,學習交趾陶釉藥調配、煉製的技巧。

交趾陶民間多稱「尪仔」、「廟尪仔」或「淋搪花仔」等,為一種應用於臺灣傳統寺廟、宅第建築裝飾及觀賞、實用器物之低溫彩釉軟陶。 交趾陶的淵源可上溯到漢綠釉,唐、宋、遼等鉛釉彩陶的唐三彩系統與明代的五彩,其配釉方式並受江西景德鎮釉上彩以及山西的琉璃與法花彩等影響,逐漸在民間默默醞釀而成。 臺灣交趾陶手藝則是於清代由粵、閩一帶來臺的工匠所傳入。由此對臺灣的寺廟建築裝飾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參考資料:〈交趾陶保存修復技術林洸沂-保存神氣,良工苦心巧煉補〉,江韶瑩、陳磅礡著)

相關文章

2023-11-01

詹益農先生是一位專精於製鉋工藝的藝術家,他精通鉋刀製作的各個工序,包括刀形設計、刀片研磨、鉋身選材以及鉋座角度等。他的作品不僅在使用功能上極為考究,更注重材質造形,展現出典雅器形之美,具有藝術性。這種特質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的標準,被認定為具有藝術價值的登錄基準。

2023-11-10

林秀鳳女士民國60年進入南投縣工藝研習所學習竹編,自民國64年起任職於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至107年退休。期間致力於竹編技藝保存、竹編技術開發研究、竹編工藝人才培訓等,熟知並能正確體現該登錄項目之知識、技藝及文化表現形式。林秀鳳女士於竹藝領域深耕40餘年,不僅擅長傳統竹編技藝,亦著書立言,以教學、出版、展覽、進軍國際等方式,傳承傳統竹編工藝,具該登錄項目之傳習能力及意願。林秀鳳女士在竹編知識、文化表現形式、傳習能力意願、竹藝推廣各個面向,皆出類拔萃,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2023-11-08

蘇榮仁藝師於國中就學時對繪畫有相當大的熱忱,於老師的鼓勵下,參與獲獎多項美術比賽,更在國中老師的推薦與其父親的支持下,前往府城拜師學藝,開啟了50餘年的彩繪人生。 自畢業進入彩繪領域後便不斷向多位老師習藝,同廖慶章、曹天助、陳明啟等人師承丁清石老師,與黃萬勝同為最後一批丁清石關門師傅,當時丁清石鼓勵其學生學成後自立接業,開枝散葉史的彩繪工藝蓬勃。 學藝期間蘇榮仁藝師更學習於黃明賢老師的花鳥、蔡茂松老師的山水、鄭宏章老師的素描,多方的畫藝學習皆成就了現有的創作表現。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