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戲的新靈魂老舞台創新

高雄市大社區

東華皮影戲團

東華皮影戲團

高雄市大社區

皮影戲的新靈魂老舞台創新

東華皮影戲團

2023-11-07

東華皮影戲團為家族代代相傳,是臺灣具有悠久歷史的皮影戲團。與眾不同之處即是配合時宜,不只侷限於表演古老傳統技藝,而能作各方面改良,例如影窗加大、影偶尺寸亦增加,色彩更鮮豔,各關節操縱自如,並能作出高難度技巧及隨時可變幻製造畫面特殊效果的燈光等。

東華皮影戲團除了名滿南部地區外,民國四十至五十五年代是皮影戲業當中,唯一走遍全省各戲院能叫座的戲團。先後應邀前往日本、菲律賓、香港、美國等地演出。更由於第五代團長張德成先生對皮影戲的貢獻甚鉅,於民國七十四年榮獲第一屆民族藝術薪傳獎,並於民國七十八年當選全國首位重要民族藝術藝師。目前第六代團長張榑國、張義國先生於民國七十六年起繼承衣缽接掌主演之職,並對臺灣皮影戲之保存、推廣不遺餘力。除了保持傳統之外另加創意,以靈活富有節奏的演技廣受觀眾好評。曾榮獲傑出藝術薪傳金獅獎,全國十大傑青年薪傳獎及教育部重要民族藝術皮影戲首位習藝結業生。

日治時期,皮影戲仍然活絡,並且在日昭和16年(1941)成立了「皇民奉公會」,在高雄州山中登的主導下,成立了「高雄州影繪協會」,並且在各地進行宣揚「皇民化運動」的巡演。

二戰後的1945年開始,皮影戲進入復興期,演出形式分為內臺戲(戲院演出)與外臺戲(非戲院演出),各自具有特色。內臺戲的演出由東華皮影戲團首開記錄,為適應較大的影窗,影偶的尺寸也變大,演出形式的改變包括中西樂器的運用和女歌手的助唱等。同時,反共抗俄政策也影響了皮影戲的演出劇本,使其變化較大。

然而,隨著電視台和彩色電影的興起,娛樂方式發生了變化,皮影戲與其他民間戲劇一樣,逐漸從戲院撤退。不過,在民國70年(1981)文化建設委員會成立後,臺灣的皮影戲開始得到保存和推廣。

相關文章

2023-11-02

徐木珍藝師熟知並能正確體現客家山歌的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並且在文化脈絡下被認定為適當者。他的藝術性、特殊性、地方特色以及對客家山歌的傳承和保存價值受到了肯定。

2023-11-07

西港廣慈宮金獅陣是「西港香」最先組成的金獅陣,也是最具聲勢的武術陣頭,至今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素有「獅母」之稱,從早期至今一直是西港香出巡繞境時之開路先鋒。此金獅主要是為了3年1次的「西港仔香」組織、訓練,當訓練完成後,即擇期至玉敕慶安宮開館,向神明稟告成效,並向千歲爺報告已經完成準備可以開始繞境。烏竹林金獅陣有開路解厄、驅邪祭煞及維持秩序的功能外,其餘例如金獅陣開始繞境後,一定會帶著謝籃,除了裝載廟方或是地方仕紳餽贈的謝禮外,最重要的是裝載的淨香爐、鞭炮、金紙、淨符等物,淨香爐一路香火不斷,象徵沿路驅邪除穢、淨化空間,若表演時有人不小心觸犯禁忌時,靜香爐有淨化金獅陣的作用。另外,兵器皆貼有淨符,在地人慣稱為淨符,其來源是金獅陣於請獅祖立館後,在廟裡由獅祖降駕於手轎仔當場直接畫於金紙,與其他陣頭皆由法師畫符及唸咒有所不同,手轎畫符儀式象徵神明已驗收核可該陣頭,往後神祗將會如影隨形,跟隨金獅陣消災解厄、祛除晦氣、驅除邪靈。另外,打圈、燃放鞭炮等也都具有消災解厄之驅邪避禍的宗教意義。此外,西港廣慈宮金獅陣與創立於清康熙39年(公元1700年)的「麻豆紀安宮金獅陣」互為獅母與獅子;為西港仔香入廟時,能同時進入西港慶安宮王府參拜的2支獅陣。

2023-11-06

莊萬枝,生於昭和11年(1936),馬公東衛人。民國38年(1949)曾隨舅舅學習拳頭功夫。 東衛於清朝時期武館盛行,自然發展出獅陣,涼傘技藝雖不像獅陣那樣熱鬧,卻需紮實武術基礎。涼傘為神物,不能隨意放置或不尊重,更不得作為武器使用。多數拳頭師拿起涼傘,從原本的遮蔽及開路用途衍化出特殊技藝,套路常為廟宇之有形元素、道士步或為拳頭步。涼傘套路皆無圖形,師傅僅動作示範,言語傳授。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