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戲後場音樂保存者

臺中市南區

布袋戲後場音樂-朱南星

布袋戲後場音樂-朱南星

臺中市南區

布袋戲後場音樂保存者

布袋戲後場音樂-朱南星

2023-11-07

 朱南星,布袋戲資深後場藝師,民國二十三年生於南投。朱南星自十二歲起開始接觸學習北管子弟曲,師事徐火爐,自此之後,一路擔任布袋戲、歌仔戲等傳統戲劇後場鼓佬超過七十年。近年多以傳習工作為主,雖年事已高仍積極指導藝生,傳授後場技藝。

朱南星的布袋戲後場音樂結合了南管、北管、歌仔、國樂等多樣性元素,這種結合不僅呈現了豐富多樣的戲曲音樂特色,也是布袋戲演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樣的音樂組合具有傳統戲曲音樂的藝術價值。朱南星的布袋戲後場音樂承襲了傳統地方音樂的特色,特別是在五○年代時曾盛極一時,展現出臺灣本土戲曲音樂的流派特色。這種特色使其在時代和流派上具有獨特性。朱南星的音樂作品因應時代的變遷,結合其他樂種,充分展現了地域性特色,並且反映了閩南族群的審美觀。他的音樂作品承載了當地文化和傳統,具有顯著的地域性和族群特色。

相關文章

2023-11-07

踏涼傘技藝原為廟會迎神儀式中,主客迎答互會或入宮安座前之表演,高雄地區涼傘逐漸於民俗脫出,具獨立表演形式及特殊藝術。呂柏達先生受澎湖縣踏涼傘保存者莊萬枝啟蒙及呂隱臥老師傳授武術及涼傘技巧,結合傳統禮節精神,發展個人及高雄在地特色,具時代及流派特色。

2023-11-07

清雅樂府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的相關審查基準。他們保存了傳統南管音樂的特質,具有泉州移民文化特色,並繼承了傳統的工尺譜特色,具有特殊性。南管音樂在臺灣有悠久的歷史,與地方文化發展密切相關,具有地方性意義。經過本市傳統藝術審議委員會議審議,清雅樂府被認定為符合藝術性、特殊性和地方性等三項審查基準,因此值得登錄保存。

2023-11-03

北管戲曲是台灣民間的重要傳統,曾在台灣的節慶、廟會和其他慶典活動中扮演關鍵角色。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代,並在台灣流行,特別是因為其適應廟會的熱鬧氣氛而迅速流行。北管戲曲也被稱為「亂彈」,是一種相對容易理解和受眾廣泛的戲曲形式,相對於其他更傳統的崑曲形式。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