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響一生開路鼓

雲林縣北港鎮

開路鼓樂-李春生

開路鼓樂-李春生

雲林縣北港鎮

擊響一生開路鼓

開路鼓樂-李春生

2023-11-07


150多年歷史的北港金聲順開路鼓,在李春生推動下成立「金聲順古樂協會」。他自幼跟隨父親李淵學習北管,精通各項北管樂器,逢年過節的時候,開路鼓就是打陣頭的隊伍,驕傲地走在隊伍的前端,用喧天的鑼鼓聲向鄉親們宣告神明駕到。 由於皆以口傳心授的方式,使得樂曲容易隨著前輩的黎氏兒佚失,因此李春生肩負起數百首樂曲的傳承,除了只到北管樂團外,更是偕同政府拍攝紀錄片,保存了相關影像及記錄。

李春生具有卓越的藝術價值,他是一位資深的開路鼓樂師,擅長各種曲藝和樂器。他不僅是台灣開路鼓樂的指標性藝師,而且長期從事開路鼓樂的演出和傳承工作。他在北港百年館閣金聲順和集雅軒等地的指導藝師,也是北港地區具有顯著地方特色的鼓樂師父。考慮到他的藝術價值、時代和流派特色,以及對族群和地方審美覷的顯著貢獻,他應該被予以登錄和保護,以延續這項珍貴的台灣傳統藝術。

相關文章

2023-11-13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傳統節慶中的「元宵節」,正月十五日這一天或加上正月十六日一連兩天,臺東各主要廟宇的神明都會聯合出巡,綏靖地方,稱為眾神繞境。 臺東元宵節的眾神繞境,起源於日治時期,在日治末期皇民化運動時被中止。臺灣光復後,民間自動恢復元宵節眾神繞境。起初還由臺東天后宮主辦、軍方協助。軍方出動舞龍、舞獅、踩高蹺、跑旱船、老背少等藝陣。眾神繞境由報馬仔一馬當先,隊伍包括各宮廟的神轎(大轎)和乩身、信徒。白天步行繞境,晚間以火把照明,習稱軍民聯歡。後來臺東天后宮於民國39年(1950)將部分房舍,借給國軍設置臨時教養院,安養傷殘官兵。廟會活動因場地不足而停擺,眾神繞境由海山寺接手主辦。當時隊伍除繞境市區外,還遠至知本、大南、卑南、富岡等地。

2023-11-07

因配合西港千歲爺,三年一科香,「西港刈香」的因素,要有文陣和武陣演出,所以慶善宮成立「牛犁歌陣」。在「西港刈香」活動前兩年年底(農曆 12 月底)開始訓練,並向「田都府元帥」祭拜請神,祈求學習過程順利,此舉稱「入館」。練習三、四個月後,再去西港慶安宮前演藝給千歲爺看,同時也給其他人檢驗,表示練習成果,亦稱「開館」。最後「西港刈香」結束,向「田都府元帥」祭拜送神,感謝神明讓「牛犁歌陣」從訓練到結束皆圓滿達成,或稱「謝館」。刈香活動結束後,「牛犁歌陣」會暫歇,等過一年後再開始招集成員,練習「牛犁歌陣」,依此循環下去。

2023-11-10

端午節,台灣俗稱為「五日節」,是民間三大民俗節慶之一。端午節的起源甚早,漢代之後又結合悼念三閭大夫屈原的傳說,造成端午節是在紀念屈原的謬誤。其實,端午節可能是源自古代驅除瘟疫的習俗,或起源於龍圖騰的祭祀,與屈原投河之事並無直接關聯。台灣人的端午節按民間流傳習俗而言,端午節的各項習俗多與驅瘟除疫有關,而五月又是夏季之首,台灣俗諺有「未吃五日節粽,破裘不敢放」之說,意味端午之前氣候炎寒不定氣溫多變,直到度過端午節才算正式進入夏季,被子棉襖也才能收起來存放。夏季天氣炎熱蚊吶孳生,瘟疫疾病易於流傳,因此民間就以插菖蒲艾草、掛香包、喝午時水等各種儀式,來達到袂瘟辟疾的目的。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