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湧傘起

高雄市仁武區

踏涼傘-陳天榮

踏涼傘-陳天榮

高雄市仁武區

風湧傘起

踏涼傘-陳天榮

2023-11-07

陳天榮先生和呂博達先生的創新將來自澎湖的藝陣踏涼傘融合了武術動作,創造出獨具特色的高雄地區踏涼傘表演藝術。他們將廣東武術與傳統踏涼傘結合,不僅為這項傳統技藝帶來新的發展,還使其具有了獨特的在地特色。這種創新和融合將踏涼傘從民俗領域推向表演藝術,展現了高雄地區踏涼傘的獨特魅力。在民國107年,這一獨特的踏涼傘表演藝術被正式登錄為高雄市定傳統表演藝術,彰顯了其在地文化價值。

踏涼傘技藝原為廟會迎神儀式中,主客迎答互會或入宮安座前之表演,高雄地區涼傘逐漸於民俗脫出,具獨立表演形式及特殊藝術。呂柏達先生受澎湖縣踏涼傘保存者莊萬枝啟蒙及呂隱臥老師傳授武術及涼傘技巧,結合傳統禮節精神,發展個人及高雄在地特色,具時代及流派特色。

相關文章

2023-11-07

太平清歌為臺南本地重要南管系統歌館文化,並有其特殊流派特色以及地方俗民藝術文化趣味。麻豆巷口集英社創設於日治時期,與麻豆昔時迎暗藝有關,已傳承至第五代,仍見活力與傳承動能,且保留南管曲樂80首以上,人人可彈拉唱曲,前後場均可互換,具藝術價值。

2023-11-07

Pana’wagi為苗栗泰雅族汶水群大坪部落傳統歌謠,完整保存該族群將消失的吟唱藝術,吟唱者藉以傳達內心情思、彼此意見,甚至對於傳統祭儀文化內涵的呈現。歌謠內容豐富,具體表現部落特殊文化,且歌謠形式與隱喻的內涵兼具地方色彩及特殊性,特別是即興對唱形式,具文化資產登錄價值。

2023-11-14

清中葉,馬祖先民從福建福州語系原鄉遷移至馬祖列島的同時,也將家鄉的信仰及風俗移植在馬祖列島。墾植捕魚的生活辛苦費力,每年正月,農漁都處於停頓狀態,因為大家都要好好過一個元宵節—擺暝,而擺暝時帶動儀式進入高潮的就是鼓板—由敲擊樂器如大鼓、通鼓、兩杖、大鈔、小鈔、板鑼、小鑼、鈸等打擊樂器組成的打擊樂,在迎神遶境隊伍行進時敲響,鼓聲隆咚、鑼鈸對擊,串連起了節慶的張力。 農歷正月一開始,大人、小孩相約聚集在廟埕,大人指導、孩子學習、分組練習,都要為初八一直至到正月廿二的一系列擺暝活動,打出最能振奮人心的鼓板。師傅口述鼓譜,鼓譜讀音配合擊鼓、毃鑼、扣鈸的示範,徒弟在旁跟著念,邊唸邊打,反覆練習,直到會為止。鼓板隊陣容大約10-15人一隊,最少5人即可成隊,傳統上以男生為主,近年來亦有女生隊或男女混合隊。演奏時間多以鼓起音,各種大小不同的鑼鼓配合著各自的節奏擊出樂音,力道勁直,剛柔並濟。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