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戲藝師操偶

高雄市彌陀區

永興樂皮影戲團

永興樂皮影戲團

高雄市彌陀區

皮影戲藝師操偶

永興樂皮影戲團

2023-11-07

永興樂皮影戲團由張晚先生於高雄市彌陀區所創立,張晚先生早年隨父親張利學習皮影戲,屬於父傳子。張力先生的皮影劇團早期並沒有固定的團名,僅以地名做為團名,之後才有張晚先生拍板成立永興樂皮影戲團,張晚以擅長演文戲如〈蔡伯皆〉、〈蘇雲〉等戲目聞名中南部,而後將一身技藝傳承於第三代張作與張歲兩兄弟,張做負責後場鑼鼓,張歲負責前場,兩兄弟可說是相輔相成,時常於各大鄉鎮演出,張歲拿手並且聞名的戲目有〈封神榜〉、〈三結義〉、〈薛仁貴征東〉等,接著張歲傳承給了子女張新國與張英嬌,至此已經是傳承到第四代,如今已經傳承到了第五代,由年輕的張信鴻領導,台上時常可見三代同堂共同演出,因為團員都是家人,所以該劇團都還保持許多傳統的習俗與特色。

日治時期,皮影戲仍然活絡,並且在日昭和16年(1941)成立了「皇民奉公會」,在高雄州山中登的主導下,成立了「高雄州影繪協會」,並且在各地進行宣揚「皇民化運動」的巡演。

二戰後的1945年開始,皮影戲進入復興期,演出形式分為內臺戲(戲院演出)與外臺戲(非戲院演出),各自具有特色。內臺戲的演出由東華皮影戲團首開記錄,為適應較大的影窗,影偶的尺寸也變大,演出形式的改變包括中西樂器的運用和女歌手的助唱等。同時,反共抗俄政策也影響了皮影戲的演出劇本,使其變化較大。

然而,隨著電視台和彩色電影的興起,娛樂方式發生了變化,皮影戲與其他民間戲劇一樣,逐漸從戲院撤退。不過,在民國70年(1981)文化建設委員會成立後,臺灣的皮影戲開始得到保存和推廣。

相關文章

2023-11-06

莊萬枝,生於昭和11年(1936),馬公東衛人。民國38年(1949)曾隨舅舅學習拳頭功夫。 東衛於清朝時期武館盛行,自然發展出獅陣,涼傘技藝雖不像獅陣那樣熱鬧,卻需紮實武術基礎。涼傘為神物,不能隨意放置或不尊重,更不得作為武器使用。多數拳頭師拿起涼傘,從原本的遮蔽及開路用途衍化出特殊技藝,套路常為廟宇之有形元素、道士步或為拳頭步。涼傘套路皆無圖形,師傅僅動作示範,言語傳授。

2023-10-13

「城隍」本是古代神話中守護池的神後來成為祈雨賑災、趨凶除惡、護國保邦及管理亡魂之神,掌管陰陽兩界,深得民眾的信仰和敬服。禮記禮運篇記載:「天子大腊八,水庸居第七」,意指天子每年要祭祀的八位神祇中,第七位是城隍,故最初僅天子可以祭拜,城隍塑像供人膜拜,傳說始於三國時代的吳國。

2023-11-07

第一代師傅是由學甲鎮李全傳授於本庄李賞,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後再傳莊紅蟳。在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時,創下西港刈香天子門生陣頭的先例,便是將歌唱技藝傳承給女性。 1971年(民國六十年)起,則由曾其材師傅教授,但於1994年(民國八十三年)香科後,因老師傅辭世,又因當時無樂譜記載,導致傳承困難,而後停陣。 2008年(民國九十七年)時(己丑香科前年),余千歲與本宮奉祀主神吳府千歲、池府千歲降駕,指示李仲義副主委必須在此次香科一定要將 本宮天子門生再重新組陣。 經過地方士紳及熱心人士奔走,人神共同努力之下,終於將瀕於失傳12年的吉安宮天子門生,重現世人眼前,並且於己丑科成功出陣。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