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中找出新意

高雄市彌陀區

復興閣皮影戲團

復興閣皮影戲團

高雄市彌陀區

從傳統中找出新意

復興閣皮影戲團

2023-11-07

復興閣皮影戲團保留傳統潮調唱曲,還保持了臺灣皮影戲傳統的戲偶造型與色彩。他們的全臺巡演和國際演出,使臺灣的皮影戲藝術得以傳播至世界各地。同時,他們的教育研習和文化展演工作,為臺灣皮影戲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希望這個團隊能夠繼續在藝術和文化領域取得優異的成績,繼續為臺灣皮影戲的繁榮不懈努力。

日治時期,皮影戲仍然活絡,並且在日昭和16年(1941)成立了「皇民奉公會」,在高雄州山中登的主導下,成立了「高雄州影繪協會」,並且在各地進行宣揚「皇民化運動」的巡演。

二戰後的1945年開始,皮影戲進入復興期,演出形式分為內臺戲(戲院演出)與外臺戲(非戲院演出),各自具有特色。內臺戲的演出由東華皮影戲團首開記錄,為適應較大的影窗,影偶的尺寸也變大,演出形式的改變包括中西樂器的運用和女歌手的助唱等。同時,反共抗俄政策也影響了皮影戲的演出劇本,使其變化較大。

然而,隨著電視台和彩色電影的興起,娛樂方式發生了變化,皮影戲與其他民間戲劇一樣,逐漸從戲院撤退。不過,在民國70年(1981)文化建設委員會成立後,臺灣的皮影戲開始得到保存和推廣。

相關文章

2023-09-18

鷄籠中元祭起緣於咸豐元年(1851)8月之漳泉械鬥,雙方死傷眾多;挑釁報仇將發生的時候,漳泉地方人士出面調解,再次械鬥之衝突終於平息;取代以字姓輸值主普,超渡普施孤魂幽靈,以血緣代替地域觀念,以賽陣頭來代替打破頭的陋習;達成社會和諧,共存共榮的大同世界,行之百年歷史悠久。

2023-11-13

林園鳳芸宮主祀天上聖母,長期以來與臺南安平地區的廟宇之間有所往來,並以海上巡香遶境方式(以漁船搭載神轎,組成龐大船隊)至臺南安平地區(靈濟殿及開臺天后宮)會香。海上巡香以四年一科方式舉辦,為林園地區與臺南安平地區,農曆三月重要的宗教民俗活動之一,形成極具地方文化特色的民俗活動。海巡路線繞行西南沿海,途經林園、中芸、紅毛港、旗津、左營、蚵仔寮、彌陀、永安、茄萣、臺南安平等地,沿岸友好宮廟皆燃放煙火迎接,具有跨地域特色,彰顯在地活力與向心力,為國內目前最大之海上巡香民俗活動。

2023-11-14

直加弄香,又稱「安定香」,推測最早可能源於1864年(清同治三年)頂下各庄出力重建保安宮完工後,便開始有了香科雛形,但至今並無相關清代文物、文獻出土,難以考查當時活動樣貌。而至少最晚於日治時期便是每三年乙科舉行刈香遶境。 安定保安宮直加弄香是從各庄齊建保生大廟延伸而來,是地方人文歷史的濃縮。香科活動最為每三年乙科,稱為「小科」,採「年底建醮、隔年三月刈香」之型態,1994年(民國八十三年)改成「香醮合一」,2006年(民國九十五年)再改以「城隍夜巡」取代香科、以「三朝祈安禮斗法會」取代醮科,並每12年(未年)再擴大為全交陪境會香及作醮,稱之為「大科」形成今日所見的「直加弄香」。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