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鬧的北管熱情的憨子弟

嘉義縣太保市

布袋內田慶和軒

布袋內田慶和軒

嘉義縣太保市

熱鬧的北管熱情的憨子弟

布袋內田慶和軒

2023-11-07

慶和軒成立於民國88年(1999),團內的19位成員來自嘉義布袋地區,大多從事服務業、自由業和漁業相關工作。慶和軒的師承源自於早期的北管團體梨春園,陳助麟和陳國梁是梨春園的重要人物。陳助麟擅長絃樂和打鼓,技藝多才,是梨春園的頭手鼓和頭手絃樂手,對於戲曲的唱唸也非常熟練。而陳國梁是梨春園的主要演唱者之一,同時也是梨春園的館主,他在絃樂、吹樂和打樂方面都有涉獵。

在慶和軒中,每位團員在正式演出前都需要接受一定時間的培訓,並根據程度分為初階和進階班。團長黃錦財指出,初階班的學習主要包括敲打鑼鼓點(經)和基本吹嗩吶,之後才會進階到拉彈與戲曲。入門曲目如《架造》是基本曲目,其中包含《慢中緊》、《平板》、《十二庄》、《緊中慢》等,這些曲目能讓初學者迅速掌握各種節奏點。

為了沿襲傳統北管技藝並方便團員學習,慶和軒編織了翻譯後的完整總綱作為教材。主要教材包括扮仙戲、戲曲、牌子和幼曲。扮仙戲包括七齣,如《三仙會》、《天官賜福》、《蟠桃會》等。戲曲部分有22齣,包括《註生娘娘張仙大送子》、《三進宮》、《新雷神洞》、《別府(宋太祖出京)》等。牌子方面有17齣,如《舊一江風》、《一江風(清讚)》、《大盤爵(清讚)》等。幼曲部分有2齣,分別是《醒世迷》和《洛陽歌》。

慶和軒的成員們通過這些傳統的教材,努力保持並傳承北管藝術,並且在每一次的演出中展現他們的藝術價值。

相關文章

2023-10-13

臺灣跳鍾馗的主要目的在於驅除邪煞,祈求生活環境安寧。以鍾馗驅邪的習俗基本上是由中國大陸古代驅逐疫鬼的大儺轉化而來,明清學者認為鍾馗是由古人擊鬼法物之一的『終葵』(桃木棒)衍化,最遲應該在唐初神格化。關於鍾馗的傳說甚多,其中一則敘述鍾馗出現在唐明皇臥病時的夢境裡,以啖鬼手段驅邪。在宋代,除了沿襲唐人年終懸掛鍾馗圖像避邪的習俗外,除夕時並有由伶工裝扮鍾馗,敲擊鑼鼓遊行的儀式。

2023-10-19

賽夏族paSta'ay的歷史源自賽夏族一個「愛恨交織」的傳說。 相傳距今300多年前,賽夏族部落對岸山洞裡,住著一群身高不滿3尺(1公尺)的小矮人,賽夏族人稱之ta'ay (音譯: 達隘)或戲稱矮人。達隘身材雖矮小智慧卻很高,而且行動迅捷,他們經常教導賽夏族人農耕漁獵技術、治病方法,賽夏族人對他們心存感激,常請達隘喝酒同樂。在每年收成後,也會準備豐盛酒菜招待達隘。但達隘常在喝酒後調戲賽夏族婦女,甚至曾造成賽夏族婦女懷孕之事,導致賽夏族人心生不滿,亟思報復,但不敢輕舉妄動。在某次慶豐收歡樂之夜,達隘又調戲賽夏婦女,一位賽夏青年決心進行報復行動。

2023-10-12

清領初期,林姓六堂兄弟奉請「六房媽」自唐山渡海入臺,於雲林地區分房拓墾,並於清道光30年(1850)發展出「過爐」各房輪流奉祀模式,最初僅限林姓才能擔任爐主主辦每年的祭祀活動,除了祭祀權轉換之外,也有家族歲時聚餐的意義。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