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鬧的北管熱情的憨子弟

嘉義縣太保市

布袋內田慶和軒

布袋內田慶和軒

嘉義縣太保市

熱鬧的北管熱情的憨子弟

布袋內田慶和軒

2023-11-07

慶和軒成立於民國88年(1999),團內的19位成員來自嘉義布袋地區,大多從事服務業、自由業和漁業相關工作。慶和軒的師承源自於早期的北管團體梨春園,陳助麟和陳國梁是梨春園的重要人物。陳助麟擅長絃樂和打鼓,技藝多才,是梨春園的頭手鼓和頭手絃樂手,對於戲曲的唱唸也非常熟練。而陳國梁是梨春園的主要演唱者之一,同時也是梨春園的館主,他在絃樂、吹樂和打樂方面都有涉獵。

在慶和軒中,每位團員在正式演出前都需要接受一定時間的培訓,並根據程度分為初階和進階班。團長黃錦財指出,初階班的學習主要包括敲打鑼鼓點(經)和基本吹嗩吶,之後才會進階到拉彈與戲曲。入門曲目如《架造》是基本曲目,其中包含《慢中緊》、《平板》、《十二庄》、《緊中慢》等,這些曲目能讓初學者迅速掌握各種節奏點。

為了沿襲傳統北管技藝並方便團員學習,慶和軒編織了翻譯後的完整總綱作為教材。主要教材包括扮仙戲、戲曲、牌子和幼曲。扮仙戲包括七齣,如《三仙會》、《天官賜福》、《蟠桃會》等。戲曲部分有22齣,包括《註生娘娘張仙大送子》、《三進宮》、《新雷神洞》、《別府(宋太祖出京)》等。牌子方面有17齣,如《舊一江風》、《一江風(清讚)》、《大盤爵(清讚)》等。幼曲部分有2齣,分別是《醒世迷》和《洛陽歌》。

慶和軒的成員們通過這些傳統的教材,努力保持並傳承北管藝術,並且在每一次的演出中展現他們的藝術價值。

相關文章

2023-10-13

大溪普濟堂原本鸞堂信仰中的扶鸞儀式約在昭和初年(1926)結束,普濟堂開始朝向公眾廟宇發展,並透過每年農曆6月24日的遶境儀式不斷擴張其影響力及信仰圈,成為大溪區及復興區重要的神明信仰,這項遶行範圍廣及兩個行政區域的神明遶庄儀式,更是全區每年最重要的宗教慶典活動。

2023-11-07

港口慈安宮據史料記載創建於清康熙年間,至嘉慶廿二年乃遷建現址。港口慈安宮金獅陣包含雙龍吐珠陣、錢陣法、四城陣、八卦陣、小龍步法陣等十四項,陣式分明,變化多元。不同於一般金獅陣是由盾牌帶領,耙上無長角的母耙隨盾牌行動,港口慈安宮金獅陣的特色是由耙上長五支角的公耙領陣。造型可愛的「獅旦」也是吸睛的焦點,「獅旦」由一小孩扮演,通常是頭綁頭巾,身穿紅肚兜,腰纏長布巾,戴墨鏡,站立於成人肩上,左手叉腰,右手揮舞彩球,負責引導金獅陣。

2023-11-02

吳宗炎(兆南)先生熟知並能正確體現相聲藝術的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並具有代表性。他擁有傳習相聲藝術的能力和強烈意願,在文化脈絡下被認為是適當的保存者。相聲藝術起源於民間說唱曲藝,發展出獨特的聲音美學,並自民國38年政府遷臺後蓬勃發展,開創了舞台劇融合相聲藝術的獨特創作表演形式。然而,傳統相聲口語形式的傳承和發揚逐漸成為必要的任務。吳宗炎(兆南)先生長年推動相聲藝術,並在海內外享有盛譽,同時致力於藝術傳承工作,因此被認定為合適的保存者。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