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鬧的北管熱情的憨子弟

嘉義縣太保市

布袋內田慶和軒

布袋內田慶和軒

嘉義縣太保市

熱鬧的北管熱情的憨子弟

布袋內田慶和軒

2023-11-07

慶和軒成立於民國88年(1999),團內的19位成員來自嘉義布袋地區,大多從事服務業、自由業和漁業相關工作。慶和軒的師承源自於早期的北管團體梨春園,陳助麟和陳國梁是梨春園的重要人物。陳助麟擅長絃樂和打鼓,技藝多才,是梨春園的頭手鼓和頭手絃樂手,對於戲曲的唱唸也非常熟練。而陳國梁是梨春園的主要演唱者之一,同時也是梨春園的館主,他在絃樂、吹樂和打樂方面都有涉獵。

在慶和軒中,每位團員在正式演出前都需要接受一定時間的培訓,並根據程度分為初階和進階班。團長黃錦財指出,初階班的學習主要包括敲打鑼鼓點(經)和基本吹嗩吶,之後才會進階到拉彈與戲曲。入門曲目如《架造》是基本曲目,其中包含《慢中緊》、《平板》、《十二庄》、《緊中慢》等,這些曲目能讓初學者迅速掌握各種節奏點。

為了沿襲傳統北管技藝並方便團員學習,慶和軒編織了翻譯後的完整總綱作為教材。主要教材包括扮仙戲、戲曲、牌子和幼曲。扮仙戲包括七齣,如《三仙會》、《天官賜福》、《蟠桃會》等。戲曲部分有22齣,包括《註生娘娘張仙大送子》、《三進宮》、《新雷神洞》、《別府(宋太祖出京)》等。牌子方面有17齣,如《舊一江風》、《一江風(清讚)》、《大盤爵(清讚)》等。幼曲部分有2齣,分別是《醒世迷》和《洛陽歌》。

慶和軒的成員們通過這些傳統的教材,努力保持並傳承北管藝術,並且在每一次的演出中展現他們的藝術價值。

相關文章

2023-11-07

北港金聲順開路鼓的歷史根深蒂固,起源於清同治五年(1865年),由楊添丁、蔡宣德、蔡老慶、王如山、蔣馬來等先賢創立。當時的他們受到媽祖轎班會的啟發,認為開路鼓應該每年都要有集會,於是奉祀唐玄宗時期的「霓棠羽衣曲」和擅長各種樂器的田都元帥為祖師爺,並將開路鼓隊命名為「北港路關鼓」,隸屬於朝天宮。在日治時期的明治44年(1911年),朝天宮的管理人蔡然標秀才提出將開路鼓的名稱改為「北港金聲順開路鼓」,這個名字得到了團員的支持。

2023-11-03

南管戲曲作為古昔的常民娛樂,具有反映古代社會生活形態和娛樂方式的特點。林吳素霞女士的表演能夠體現這一傳統娛樂形式的特色,符合指定基準。南管戲曲在不同地區和流派間有著獨特的特色,而林吳素霞女士的表演突顯了這種地方色彩和流派特色。她的表演不僅具有南管戲曲的傳統風格,還展現了獨特的個人風采,符合指定基準。陳家北管八音團在傳統技藝或藝能方面表現特別優秀,擁有領先地位。他們的演奏水平優異,並且能夠詮釋各種風格的曲目,展現出卓越的音樂才華。

2023-11-07

布農族pasibutbut(祈禱小米豐收歌)演唱時所呈現出來的複音技巧,是世界少有的特殊唱法。演唱時的盛裝、圍成圓圈、緩步朝逆時鐘方向移動,由屋外到屋內,處處展現人和自然的融合,深具時代意義;日本音樂學者黑澤隆朝曾認為布農族音樂是臺灣原住民音樂的高峰(黑澤隆朝,1943),pasibutbut(祈禱小米豐收歌)在近代的發展,完整保留傳統的儀式性功能,成為最具特色的布農族傳統歌謠。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之規定。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