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子傳統靈魂一輩子

臺中市清水區

南管音樂-清雅樂府

南管音樂-清雅樂府

臺中市清水區

一甲子傳統靈魂一輩子

南管音樂-清雅樂府

2023-11-07

清雅樂府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的相關審查基準。他們保存了傳統南管音樂的特質,具有泉州移民文化特色,並繼承了傳統的工尺譜特色,具有特殊性。南管音樂在臺灣有悠久的歷史,與地方文化發展密切相關,具有地方性意義。經過本市傳統藝術審議委員會議審議,清雅樂府被認定為符合藝術性、特殊性和地方性等三項審查基準,因此值得登錄保存。

據林茂賢教授研究調查指出,廣義的南管指中國南方語系之音樂,它也有五音、絃管、南音、南樂、郎君樂、郎君唱等名稱。南管樂曲分有指、譜、曲三類,「指」又稱指套,即套曲,為有譜、有詞、有人物故事可供演唱之內容者。「譜」指樂器演奏曲,「曲」又稱唱曲,即散曲,為供演唱之單曲。唱詞發音以泉州土腔為主,少數曲子以北方話演唱,俗稱「南北交」。 以南管之發展言,東晉五胡亂華,北方中原民族大舉南遷避禍,中原文化逐因而傳入福建閩南泉州一帶;及至唐末經王審知兄弟的推行,並吸收唐代大曲部分精華,與當地音樂結合,逐漸形成「南管」樂曲。宋朝王室為躲避金人,政治經濟南遷,因福建泉州是對外最早的港口,商船雲集,人口增加,文化日趨興盛,民間娛樂場所應運而興,於是一般藝人及愛好南音之士,逐競相創作新詞,使南音的內容更加充實。 元朝時,文人加入戲曲創作,南管一方面吸取元曲之內容,一方面模仿其風格從事創作。及至五大傳奇《琵琶記》、《荊釵記》、《白兔記》、《拜月亭》及《殺狗記》產生後,更豐富南管曲文。此外各地聲腔亦為南管所吸收、融合。 台灣南管由閩南傳入,最初流行於澎湖地區,其次為嘉義,繼而彰化鹿港一帶,相繼設館,聘請南管藝師傳授唱曲及樂器演奏。

相關文章

2023-11-02

新瓦屋花鼓隊起源於1947年,當時新竹地區的居民在光復遊行活動中發起「一鄰一扛大鼓」的慶祝活動。為了擴大規模,他們組成了一支以丑扮為主,穿著花衫、拿著花傘、走花步、打花鼓等形式表演的花鼓隊,並以男性反串女性角色。隨著社會進入工商業時代,新瓦屋花鼓隊曾面臨困境,但在1997年獲得新竹縣政府邀請表演後,再次受到觀眾歡迎。

2023-11-03

慶美園戲劇團是一個具有一定水準的演出團體,其劇團的佈景和道具具有保存價值,並且其傳統採茶戲曲藝術展現已達到登錄的基準。這些保存團體的努力,使得客家大戲得以在當代社會中繼續存在,並且保持著其獨特的藝術風采。透過他們的努力,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和欣賞這一具有豐富文化底蘊的傳統劇種。

2023-11-03

梨芳園北管樂團是彰化縣園派北管曲館中的代表性團體,具有強大的活動性和高水準的演出表現,呈現出高度的藝術性。該團擁有40餘位團員,跨足了老、中、青三代,具有特殊性和廣泛的代表性。梨芳園北管樂團積極與當地廟宇合作,推動北管薪傳,為地方北管文化的傳承貢獻了重要力量,同時也凸顯了其地方性和社區參與性。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