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子傳統靈魂一輩子

臺中市清水區

南管音樂-清雅樂府

南管音樂-清雅樂府

臺中市清水區

一甲子傳統靈魂一輩子

南管音樂-清雅樂府

2023-11-07

清雅樂府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的相關審查基準。他們保存了傳統南管音樂的特質,具有泉州移民文化特色,並繼承了傳統的工尺譜特色,具有特殊性。南管音樂在臺灣有悠久的歷史,與地方文化發展密切相關,具有地方性意義。經過本市傳統藝術審議委員會議審議,清雅樂府被認定為符合藝術性、特殊性和地方性等三項審查基準,因此值得登錄保存。

據林茂賢教授研究調查指出,廣義的南管指中國南方語系之音樂,它也有五音、絃管、南音、南樂、郎君樂、郎君唱等名稱。南管樂曲分有指、譜、曲三類,「指」又稱指套,即套曲,為有譜、有詞、有人物故事可供演唱之內容者。「譜」指樂器演奏曲,「曲」又稱唱曲,即散曲,為供演唱之單曲。唱詞發音以泉州土腔為主,少數曲子以北方話演唱,俗稱「南北交」。 以南管之發展言,東晉五胡亂華,北方中原民族大舉南遷避禍,中原文化逐因而傳入福建閩南泉州一帶;及至唐末經王審知兄弟的推行,並吸收唐代大曲部分精華,與當地音樂結合,逐漸形成「南管」樂曲。宋朝王室為躲避金人,政治經濟南遷,因福建泉州是對外最早的港口,商船雲集,人口增加,文化日趨興盛,民間娛樂場所應運而興,於是一般藝人及愛好南音之士,逐競相創作新詞,使南音的內容更加充實。 元朝時,文人加入戲曲創作,南管一方面吸取元曲之內容,一方面模仿其風格從事創作。及至五大傳奇《琵琶記》、《荊釵記》、《白兔記》、《拜月亭》及《殺狗記》產生後,更豐富南管曲文。此外各地聲腔亦為南管所吸收、融合。 台灣南管由閩南傳入,最初流行於澎湖地區,其次為嘉義,繼而彰化鹿港一帶,相繼設館,聘請南管藝師傳授唱曲及樂器演奏。

相關文章

2023-11-03

本縣鹿港鎮為台灣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南管音樂重鎮「鹿港遏雲齋南管樂團」除了為台灣地區南管音樂團體中少數兼納絃館與品館傳統之重要團體外,本身亦為鹿港地區目前仍活絡之三大南管曲館之一, 加上仍有館先生駐館傳習,有一定活動力進行傳承推廣,館中保留珍貴手抄本等文物,殊為可貴,符合傳統藝術登錄基準,值得登錄為本縣「傳統藝術」團體。 聚英社在本縣南音文化傳承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成為當地南管音樂的代表性團體。這支樂團具有深厚的地方特色,展現了當地南音文化的獨特魅力。因其對於傳統南管音樂的貢獻,鹿港聚英社南管樂團被譽為本縣「傳統藝術」團體,得以延續並傳承南管音樂的精髓。

2023-10-13

新莊大眾廟是以「祭厲求平安」的原因創建,不過因各種靈驗事蹟和歷來地方上許多領導人物的參與,而成為新莊最興盛的香火廟之一。加上新莊地區都市面貌的逐漸更新,地藏庵附近也早已不再有荒塚野地的景觀;近年來,農曆五月初一的文武大眾爺祭典,更成為北臺灣最熱鬧的民俗盛事之一。

2023-11-13

清朝康熙十九年(西元1680年)曾設鎮總兵署於明朝建立的金門千戶所城,後又將總兵署移至後浦,並於農曆四月十二日將城隍爺分火到後浦奉祀,由此並衍生出目前年年熱鬧舉行的四月十二迎城隍。根據〈古地城隍重建落成志〉及地方耆老的說法,由於金門鎮總兵署移駐後浦,城隍爺和城隍廟也就遷治到後浦,這就是浯島城隍廟以四月十二日為廟慶的背景。整體后湖聚落的信仰中心為昭應廟,廟宇明確創建年代己不可考,但透過廟內匾額推測,創建年代約於清初,宮廟並於1976年進行重修(金門縣志,1992:494);廟宇中主祀神明為六姓王府、池府王爺、朱府王爺,另有陪祀神明為關聖帝君、廣澤尊王、蘇府王爺、中壇元師等;原每年六姓府王爺、池府王爺、朱府王爺之誕辰皆舉行建醮儀式,但因考量居民之經濟清況,現己修改為一年只建醮一次,且由三位王爺輪流;另有每十二年一次,逢兔年舉行之海醮。貓公部落在台灣地圖上東側海岸中心點,北距花蓮市50公里,西距花蓮縱谷的光復19公里,東臨太平洋,西依海岸山脈,兩條河匯合部落區域後向東入海。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