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音樂,而是一種語言

新竹縣尖石鄉

泰雅族傳統樂器演奏(口簧琴、縱笛)

泰雅族傳統樂器演奏(口簧琴、縱笛)

新竹縣尖石鄉

不只是音樂,而是一種語言

泰雅族傳統樂器演奏(口簧琴、縱笛)

2023-11-03

在泰雅族的傳統中,口簧琴和縱笛是兩種非常具代表性的樂器,它們在泰雅族文化中扮演著傳遞訊息、特殊祭典樂舞的角色。口簧琴透過口、手與簧片的振動與口腔共鳴產生曲調與樂音,而縱笛則被用於首祭之樂舞,傳遞著凱旋歸來的訊息,同時也具有引領、撫慰、召喚被獵者的靈魂等功能。

然而,隨著社會轉變,口簧琴和縱笛的使用逐漸減少,其擔負的社會功能已經消失。為了保存這些傳統樂器的技藝和文化價值,新竹縣政府於2012年登錄了長老教會牧師阿隆‧優帕司(Along Yupas)為「泰雅族傳統樂器演奏(口簧琴、縱笛)」的保存者。阿隆‧優帕司不僅熟稔口簧琴與縱笛的吹奏技巧與製作工藝,還對當地泰雅族歷史、語言、文化等傳統知識有深入的了解。他擔任「台灣泰雅爾族永續協會」的負責人,積極推廣與保存泰雅族傳統樂器的文化,並在教會活動或學校授課時介紹泰雅族的傳統和傳統樂器的製作,成為推動新竹縣泰雅族口簧琴與縱笛演奏文化的不可或缺者。

這些傳統樂器承載著泰雅族的記憶與部落文化的傳承,即使在當代社會中可能已經不再被廣泛使用,但它們的曲調、製作方式等技藝仍然具有藝術與文化價值。由於部落中的耆老逐漸減少,泰雅族傳統樂器的傳承與保存顯得尤為迫切,這些努力確保了這些珍貴文化遺產得以傳承下去,不至於失去。

相關文章

2023-11-14

安平是臺灣古老的城鎮之一,在荷西時期之前已被稱為「大員」。1661年(明永曆十五年),鄭成功入主臺灣後,才改名為安平至今。而隨著歷史環境的演變,至今安平聚落分成十社,位於港仔尾社的靈濟殿歷史最早可以溯自1718年(清康熙五十七年),前身為仙史宮,主祀伍府恩主公,後迎入安平慈濟宮保生大帝、囝仔宮社北極殿玄天上帝、安平水仙宮水仙尊王等神。

2023-11-06

黃榮泉(1932~2019),桃園復興人,其所吟唱者,於文化及族語能力急遽變遷與衰退的今日,彌足珍貴。而其所吟唱之內容,始於泰雅族由南投瑞岩祖源地遷徙,輾轉擴散流佈至大漢溪上游沿線今新竹縣尖石鄉、桃園縣復興鄉,鉅細靡遺的傳頌相關之部落遷徙源流。

2023-11-03

這個南管團創立於清代,世代相傳,至今仍在傳唱。它是專為祀王的「西港仔香」所設立的樂團,擁有重要的歷史地位。目前,它是原台南縣唯一在刈香陣頭中出現的南管團體,這顯示了它的特殊性和歷史價值。這個南管團是西港慶安宮每三年舉辦的「香醮」專屬的樂團。它具有濃厚的地域色彩,代表了當地的文化特色。基於這些特點,它有資格被登錄為地方性保存團體,以保存和推廣這一重要的傳統藝術形式。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