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本色

新竹縣芎林鄉

客家大戲─慶美園戲劇團

客家大戲─慶美園戲劇團

新竹縣芎林鄉

客家本色

客家大戲─慶美園戲劇團

2023-11-03

慶美園戲劇團是一個具有一定水準的演出團體,其劇團的佈景和道具具有保存價值,並且其傳統採茶戲曲藝術展現已達到登錄的基準。這些保存團體的努力,使得客家大戲得以在當代社會中繼續存在,並且保持著其獨特的藝術風采。透過他們的努力,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和欣賞這一具有豐富文化底蘊的傳統劇種。

客家大戲是台灣的傳統劇種之一,起源於1920年左右的內臺採茶戲時期。在這個時期,客家大戲的主要唱腔是採茶腔,也就是平板,並包括山歌子、雜唸仔等次要唱腔,這些唱腔統稱為「九腔十八調」。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客家大戲在1950年後受到電視的流行和觀眾娛樂習慣的改變影響,開始與亂彈戲、外臺採茶戲等劇種合作演出,並且與賣藥商人、唱片行等合作,進行商業演出和錄製。

直到1980年代,台灣的傳統戲曲才再次受到學術界和官方的重視。1996年,鄭榮興成立了「客家戲曲學苑」,致力於培養客家戲曲新秀。2001年,國立臺灣戲專成立了客家戲科,並於2006年改制為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客家戲科也升格為客家戲學系。

相關文章

2023-11-03

在泰雅族的傳統中,口述歷史和文化被稱為"Lmuhuw",意為"穿梭"或"穿引",這是一種透過特定的口語敘述和歌謠吟唱方式來傳承泰雅族的起源、部落文學、部落遷徙史、家族系譜和規訓、族群知識以及習俗等歷史和記憶的傳統方式。Lmuhuw也在泰雅族社會的日常運作和傳承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被用於談判、提親等重要場合,是維繫泰雅族社會運作和文化傳承的關鍵工具。

2023-11-14

福安宮位於彰化縣伸港鄉,主祀湄州三媽,也被稱為「新埔媽」、「新港媽」、或是「伸港媽」。宮廟後方的大排水溝原為清代的新港,主要是與廈門、福州商人貿易之用,也是移民們出入的港口。廟旁的福安路為伸港地區昭早開墾的市集「新港街」。開墾艱辛、篳路藍縷,種種危險性與不確定性,常需藉助鬼神力量來撫慰心靈,遂將原鄉的媽祖信仰帶來臺灣。原先媽祖奉祀在民家,後來信徒集資於新港街上蓋一聖母廟,到了日治末期由三媽扶乩指示新港派出所後方為廟地,也就是現在伸港福安宮的位置。

2023-11-14

千里眼與順風耳,正式稱呼為金精將軍、水精將軍,和稱金水將軍或是千順將軍,部分地區也會以「千耳眼」稱呼,北港地區會稱為「千耳眼爺公(chheng- ni- gan- ia-kong )」,是媽祖身旁最為著名之部將。千里眼,顧名思義能觀察千里之外的事物;順風耳則能聽聞來自八方的細微聲響。媽祖以千順二將為護衛,其典故最早應出現於《天妃顯聖錄》〈降伏二神〉之章節所描述,描述盤據於山中做歲的金精和水精受媽祖收服而成為護衛媽祖之神。在台灣各地的媽祖廟,千順將軍是必定與媽祖一同奉祀的神明,不可或缺,各地有有多組千順將軍神將,隨媽祖繞境出陣,以壯大隊伍聲勢。崇賢寺與湖山岩淵源始於觀音佛祖。據傳湖山岩有自大陸來台三尊佛祖(三姊妹)寄居於湖山岩供奉,後有水汴頭居民約一百五十多年前自湖山岩迎回其中一座觀音佛祖(二媽)在聚落中供奉。當時崇賢寺尚未建廟,因此聚落採爐主輪值在民宅供奉方式,直至崇賢寺建廟之後才有固定供奉之處。由此可見當時水汴頭聚落早已形成,以及聚落與斗六湖山岩間的深厚關係。 水汴頭聚落有一以「卜米籮」的傳統民俗,聚落在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占卜方式來問來年農事收成好壞,村民亦依照問卜結果來從事農耕,從過往迄今至少已有百年之久,從未間斷。然此民俗的起源與時間已不可考,據傳與觀音佛祖信仰有關。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