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本色

新竹縣芎林鄉

客家大戲─慶美園戲劇團

客家大戲─慶美園戲劇團

新竹縣芎林鄉

客家本色

客家大戲─慶美園戲劇團

2023-11-03

慶美園戲劇團是一個具有一定水準的演出團體,其劇團的佈景和道具具有保存價值,並且其傳統採茶戲曲藝術展現已達到登錄的基準。這些保存團體的努力,使得客家大戲得以在當代社會中繼續存在,並且保持著其獨特的藝術風采。透過他們的努力,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和欣賞這一具有豐富文化底蘊的傳統劇種。

客家大戲是台灣的傳統劇種之一,起源於1920年左右的內臺採茶戲時期。在這個時期,客家大戲的主要唱腔是採茶腔,也就是平板,並包括山歌子、雜唸仔等次要唱腔,這些唱腔統稱為「九腔十八調」。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客家大戲在1950年後受到電視的流行和觀眾娛樂習慣的改變影響,開始與亂彈戲、外臺採茶戲等劇種合作演出,並且與賣藥商人、唱片行等合作,進行商業演出和錄製。

直到1980年代,台灣的傳統戲曲才再次受到學術界和官方的重視。1996年,鄭榮興成立了「客家戲曲學苑」,致力於培養客家戲曲新秀。2001年,國立臺灣戲專成立了客家戲科,並於2006年改制為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客家戲科也升格為客家戲學系。

相關文章

2023-11-07

踏涼傘技藝原為廟會迎神儀式中,主客迎答互會或入宮安座前之表演,高雄地區涼傘逐漸於民俗脫出,具獨立表演形式及特殊藝術。呂柏達先生受澎湖縣踏涼傘保存者莊萬枝啟蒙及呂隱臥老師傳授武術及涼傘技巧,結合傳統禮節精神,發展個人及高雄在地特色,具時代及流派特色。

2023-11-02

許王先生是一位從小就開始學習布袋戲的藝術家,5歲時就開始登台表演,14歲時成為父親的助手,並在20歲時繼承父業,成為「小西園」的主演,至今已經從藝超過半個世紀。他被同行演師和戲迷譽為掌中戲的「戲狀元」,享有卓越的聲譽,是布袋戲界的典範。

2023-11-13

屏東縣萬巒鄉的新厝加匏朗村仙姑廟趒戲,可以看到以為已消聲匿跡的「趒戲」。 加匏朗的在地人,原始稱呼「趒戲」是講「馬哦咾」(ma-oiau)或簡稱哦咾。每年元宵節下午3點左右,開始在先帝神農廟「起乩」耍牽曲,準備拜仙姑祖,尪姨趒戲。難能可貴的是加匏朗庄在平埔文化已式微中仍然保持。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