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陣風華

臺南市南區

十二婆姐陣

十二婆姐陣

臺南市南區

藝陣風華

十二婆姐陣

2023-11-03

南區灣裡同安宮(五媽婆祖陣)傳承自新營團,同時融入了「神授技藝」,在傳承的同時也呈現創新。這種傳統藝術不僅具有深厚的歷史根基,還展現了當地文化的特色,具有濃厚的在地性。灣裡同安宮的婆祖陣結合了當地文化元素,包括裝扮、面具和陣式,都展現出獨特的風格。每個角色所使用的道具,如骨傘、七星劍等,都彰顯了陣頭的特色和獨特性。這個陣頭是原台南府城唯一的婆祖陣,其表演形式融合了改運和收驚的功能,具有濃厚的文化性和儀式性。此外,陣頭的面具已經發展至第三代,前兩代的面具保存完整,展現出深厚的藝術性。整體而言,南區灣裡同安宮的五媽婆祖陣不僅是當地文化的寶貴遺產,也是具有藝術價值的傳統藝術表演。

十二婆姐陣,與臨水夫人陳靖姑及隨伺36宮婆姐之信仰息息相關,據傳是由大陸所傳入,為臺灣少見之宗教性藝陣,文獻及福建民間舞蹈,也沒有發現類似表演,極可能是臺灣民間藝人因應廟會活動而改良形成之陣頭。婆姐陣多半集中在臺灣南部,尤其是臺南、高雄一帶,其不僅具表演性,也兼具驅煞辟邪、護佑婦孺、收驚安宅等功能。十二婆姐陣即可能是由十八婆姐陣演變而來。

相關文章

2023-11-03

在泰雅族的傳統中,口簧琴和縱笛是兩種非常具代表性的樂器,它們在泰雅族文化中扮演著傳遞訊息、特殊祭典樂舞的角色。口簧琴透過口、手與簧片的振動與口腔共鳴產生曲調與樂音,而縱笛則被用於首祭之樂舞,傳遞著凱旋歸來的訊息,同時也具有引領、撫慰、召喚被獵者的靈魂等功能。

2023-11-02

「大頭金來鼓亭」創立於1960年代,由陳財先生(偏名:大頭)所創辦,據其兒子陳金來表示,創立鼓亭的靈感來自寺廟的鐘鼓樓,並決定運用大鼓、一副鈔、一支嗩吶組成新型樂隊,因此誕生了「鼓亭陣」。

2023-11-07

錦飛鳳傀儡戲劇團創立於1920年,係承中國泉州傀儡系統,戲偶造型較為渾圓,偶頭雕工精細,角色名稱分生、旦、北、丑(雜)四大行當,基本操作線有十四條(視戲偶動作略有增減),戲曲音樂是南管系統的泉州脖、傀儡調。錦飛鳳傀儡戲劇團在四代相繼傳承已有百年的歷史,在繼承的基礎上各自有所發展與創新,擁有傳統及創新的演出型態,如儀式劇的演出場域以大高雄及大台南地區之廟口、私人壇為主;表演劇演出場域以大高雄及大台北地區劇場演藝廳為主,並擴及全台灣各地及受邀至國外藝術節演出。 錦飛鳳傀儡戲劇團除保留傳統戲曲思維,更以現代劇場理念,將台灣傀儡戲從宗教儀式演出開拓至表演藝術的層面,不僅使臺灣傀儡戲有不同的展樣貌,也將傳統傀儡戲帶進藝術劇院的表演場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