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細品味

新竹縣竹東鎮

霓雲社客家三腳採茶戲團

霓雲社客家三腳採茶戲團

新竹縣竹東鎮

戲細品味

霓雲社客家三腳採茶戲團

2023-11-03


在臺灣的客家戲曲傳統中,客家採茶戲分為大戲(客家採茶戲)和小戲(客家三腳採茶戲)。小戲以九腔十八調講述《張三郎賣茶》的主題,角色包括張三郎(茶郎)的丑角、大嫂(張三郎的妻子)的旦角、以及三妹(張三郎的妹妹)的旦角,因此被稱作三腳戲。這種演出形式簡潔經濟,內容貼近客家常民生活,反映了採茶和賣茶的生活寫照。

客家三腳採茶戲的源起可以追溯到明末贛南的採茶戲,並在清末民初由何阿文(1858-1921)自廣東引進至臺灣,建立其脈絡體系。在清末民初時期,三腳採茶戲在臺灣民間達到鼎盛,主要以露天的「落地掃」形式演出。然而,在日治時期,三腳採茶戲逐漸吸收其他劇種的影響,演出形式朝商業化方向發展。在光復後,由於官方和民間的共同努力,三腳採茶戲逐漸被認可為客家戲曲的代表劇種。

在這樣的背景下,「霓雲社客家三腳採茶戲團」成立於民國八十八年,以新竹縣竹東員山二重社區為基地,致力於保存和發揚客家三腳採茶戲。該團體的團長徐進堯和現任團長王春田不斷學習和創新劇本,使得這一傳統表演藝術得以繼續流傳。他們的努力不僅有助於保存客家戲曲文化,還為臺灣的傳統表演藝術增添了新的元素,深具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

相關文章

2023-10-13

二龍競渡,根據考証是由以前當地平埔族(噶瑪蘭人)所遺留的農暇娛樂活動演進而來,而噶瑪蘭人聚居淇武蘭港的考古紀錄,至少有300年以上,在漢人不斷移入的過程中,二龍競渡也加入漢人的傳說和信仰,如屈原給皇帝吃鹽的傳說與龍船公鎮壓水域等,村民依照祖先留下來的歷史故事、道德觀念,口耳相傳,再配合環境生活的需要,演變為一套村人自己的歷史邏輯和風俗習慣。

2023-11-03

郭應護先生是鹿港遏雲齋南管樂團的傑出藝術家,他對南管音樂的熱愛和專業造詣使他成為當地南管文化的重要傳承者。他具有豐富的南管音樂經歷,早在父親的影響下就開始接觸南管音樂,並且在遏雲齋學習南管的過程中得以精進自己的技藝。

2023-11-07

清雅樂府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的相關審查基準。他們保存了傳統南管音樂的特質,具有泉州移民文化特色,並繼承了傳統的工尺譜特色,具有特殊性。南管音樂在臺灣有悠久的歷史,與地方文化發展密切相關,具有地方性意義。經過本市傳統藝術審議委員會議審議,清雅樂府被認定為符合藝術性、特殊性和地方性等三項審查基準,因此值得登錄保存。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