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德克亞族音樂即興

南投縣仁愛鄉

賽德克族祭典舞蹈歌

賽德克族祭典舞蹈歌

南投縣仁愛鄉

賽德克亞族音樂即興

賽德克族祭典舞蹈歌

2023-11-03

「uyas kmeki」這種祭典舞蹈歌具有複音歌唱的特色,其精髓在於領唱者的即興領唱和領舞。在過去的歲月裡,有能力擔任領唱的人才在部落間代代傳承這項傳統藝術,然而現今傳承機制已經不再存在,這使得這種傳統藝術面臨瀕危的情況。

另外,「賽德克傳統文化藝術團」的成員主要由南山溪部落的族人組成,這個部落屬於最古老的都克達雅語族。在傳統文化急速凋零的情況下,由高齡耆老Obin Nawi帶領著年輕世代持續傳唱祖先留下的古謠,並且曲目保存相對完整。這樣的努力有助於保存和傳承部落的傳統文化。


在賽德克族人的觀念中,「uyas kmeki」並非指特定的某一首歌曲,而是賽德克族祭典歌舞的泛稱,由一連串曲調前後銜接而成,並即興配上歌詞與舞步。在賽德克族過去的傳統生活中,「uyas kmeki」的唱跳在全年各種農事、獵首、狩獵祭典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說,祭典的精華即在於歌舞。

相關文章

2023-10-13

根據地方耆老的傳述,百年前古早的葛瑪蘭城,有一位名叫「貓仔枝」的賣麵龜小販,因終年身體欠安,逐至城隍廟請示城隍爺,經神明指示-於中元普渡前日,貓仔枝需組織一隊吹鼓陣,繞境宜蘭城的東、南、西、北四方,而後貓仔枝逐不藥而癒。後於嘉慶元年(1796)由李臣春先生迎請至中田寮演戲埔奉祀,時至嘉慶七年(1802)方塑金身。由於香火鼎盛故自咸豐五年(1855)由忠寮聞人李媽諒倡議規劃下開始輪祀,原中田寮和水梘頭同屬一庄,後因燕樓李家人才輩出於清光緒 十一年乙酉科(1885)李貽電、李宗炳叔姪同榜武舉,光緒十七年辛卯科(1891)李宗聛中文舉,經擲筊聖示增加中田寮庄加入輪祀在每個庄里間九年一輪,160幾年來代代相傳,尤其是每年祝壽活動、過爐繞境、爐主厝的安爐大典皆為輪值庄里的重要慶典。並且在輪值年度每月在輪值庄里舉辦祭拜、犒軍、普施儀式。

2023-11-07

歸仁檳榔園翰林院草鞋公陣,主要有三位演員,搭配現場打擊樂、弦樂伴奏,表演具備何歌舞以代言演故事的戲曲定義,是民間地方小戲。是臺灣獨一無二的藝陣團體,所唱的音樂是潮調,樂師能演唱二四譜,是非常特殊且值得研究的地方小戲。以臺語口白和唱曲,使用傳統「潮調」音樂,具備特殊性。歸仁檳榔園翰林院草鞋公陣熟知並能正確體現該登錄項目之知識、技藝及文化表現形式,並具代表性。全國僅此1團,故事性及表現性皆強,為「以言代演」的民間地方小戲,以臺語口白和唱曲,使用潮調音樂,頗為特殊。此陣人數眾多,向心力極強,不斷執行於傳習工作,積極地提升表演,於關廟山西宮、歸仁仁壽宮及歸仁大人廟建醮時必出陣。

2023-11-02

江賜美女士的布袋戲技藝具有深厚的傳統背景,她不僅具有傳統布袋戲的藝術性、特殊性、地方性,還兼具傳統與創新,並且在後場搭配組合上有著完整的配置,展現出強烈的活動力。她主攻北管,同時也擅長南管,能夠入味地演繹戲曲,技法非常高超,且具有地方特色。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