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間的重要傳統

臺中市南屯區

景樂軒業餘戲劇研究學會

景樂軒業餘戲劇研究學會

臺中市南屯區

台灣民間的重要傳統

景樂軒業餘戲劇研究學會

2023-11-03

北管戲曲是台灣民間的重要傳統,曾在台灣的節慶、廟會和其他慶典活動中扮演關鍵角色。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代,並在台灣流行,特別是因為其適應廟會的熱鬧氣氛而迅速流行。北管戲曲也被稱為「亂彈」,是一種相對容易理解和受眾廣泛的戲曲形式,相對於其他更傳統的崑曲形式。

台灣的北管戲曲活動包括職業戲班和業餘子弟社團,這些社團遍布全台,並在民間保存和推廣北管戲曲的傳統。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一些傳統北管戲曲在台灣面臨失傳的風險。這使得像「臺中市南屯景樂軒業餘戲劇研究會」這樣的劇團的工作變得更加重要,因為它們致力於保護和傳承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

這個劇團的特點包括有傳承性、豐厚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特殊性,以及成員具有精通北管樂和現場體現北管音樂特色的能力。這些特點使該劇團成為台灣北管戲曲傳統的重要守護者和推動者。

相關文章

2023-11-14

白杞寮玉山岩為竹崎地方五村十三庄信仰中心,主祀觀音佛祖;本項民俗自清領末期延續至今,至少百餘年歷史,遶境目的為讓觀音佛祖巡視十三庄轄區,同時迎請六大媽祖廟與半天巖紫雲寺觀音佛祖一同遶境;本項民俗至今保持爐主制度,遶境範圍全程21公里,包含山區與平地,路線豐富,形成鐵牛車拖行神轎等特殊風貌,於109年6月4日登錄嘉義縣民俗。

2023-11-14

「上白礁」係「前往白礁鄉謁祖」之意。據考證,學甲上白礁源於清領時期,學甲地區鄉民經常於保生大帝神誕日前的農曆3月11日返回原鄉福建泉州白礁慈濟宮謁祖;日治時期後由於臺灣、中國民間往來受限,遂逐漸改於當年登陸之處(將軍溪畔)舉行隔海謁祖祭典。初期受限於人力、物力,並非年年舉辦,約於20世紀中葉固定為每年舉辦。

2023-11-02

保存者孫榮輝先生具有深厚的戲劇家傳,他刻苦習武、學戲,廣泛接觸各種劇種,並融合精華,塑造出獨特的歌仔戲演出風格,呈現出高度的藝術性。這種表演藝術的多元性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二條第一項第一款第一目,具有藝術性。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