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間的重要傳統

臺中市南屯區

景樂軒業餘戲劇研究學會

景樂軒業餘戲劇研究學會

臺中市南屯區

台灣民間的重要傳統

景樂軒業餘戲劇研究學會

2023-11-03

北管戲曲是台灣民間的重要傳統,曾在台灣的節慶、廟會和其他慶典活動中扮演關鍵角色。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代,並在台灣流行,特別是因為其適應廟會的熱鬧氣氛而迅速流行。北管戲曲也被稱為「亂彈」,是一種相對容易理解和受眾廣泛的戲曲形式,相對於其他更傳統的崑曲形式。

台灣的北管戲曲活動包括職業戲班和業餘子弟社團,這些社團遍布全台,並在民間保存和推廣北管戲曲的傳統。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一些傳統北管戲曲在台灣面臨失傳的風險。這使得像「臺中市南屯景樂軒業餘戲劇研究會」這樣的劇團的工作變得更加重要,因為它們致力於保護和傳承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

這個劇團的特點包括有傳承性、豐厚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特殊性,以及成員具有精通北管樂和現場體現北管音樂特色的能力。這些特點使該劇團成為台灣北管戲曲傳統的重要守護者和推動者。

相關文章

2023-11-08

北港老塗獅,創辦人黃清塗(1930一2014),享壽86歲,綽號老塗獅,臺灣雲林北港人,武術家及中醫家。 北港老塗獅創辦人黃清塗出生於昭和5年(1930),出自北港勤習堂,30年代師承北港勤習堂第三代陳水來老師父(黃清塗之義父),學習武術、白鶴獅陣及白鶴獅製作技術,後來初設舘號為「北港勤習堂 鳳陽國術舘」,民國49年(1960)以自家班底跟隨北港朝天宮天上聖母聖誕遶境,後來舘號正式更名為「北港老塗獅」。

2023-11-15

埤頭關帝廟之香火始於清康熙年間,廟宇經天災數次重建,人口也因瘟疫敗庄而有流動,戰後初期,埤仔頭人口漸多,庄民乃商議建關帝廟於現址。埤仔頭拍面宋江陣歷史早於建廟之前,約於1940年代前期即已存在,與新化頂山仔腳朝天宮、關廟下山仔腳關帝廟兩地同為36人拍面宋江陣,合稱「保東三陣」,若有廟會舉行,三陣齊聚,聲勢盛大,如108條好漢再現。

2023-11-07

陳文山先生出生於1951年,他的藝術之路始於幼時觀看戲劇,並在3歲時被戲班夫人陳玉葉收養,踏入戲班生活。在成長過程中,他跟隨武戲先生「猴仔義」學戲,並於1967年至1969年間在多個歌仔戲劇團中演出,包括內臺班和外臺劇團。他曾在高雄的「成功電臺」和「鳳鳴電臺」短暫演出,但因認為電臺歌仔戲缺乏動作而離開。最終,他加入了「紫玉燕歌劇團」,並長期在該團中演出。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