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民俗藝術

基隆市仁愛區

閩南第一樂團

閩南第一樂團

基隆市仁愛區

傳承民俗藝術

閩南第一樂團

2023-11-02

「閩南第一樂團」具備熟知並能正確體現南管音樂的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並具有代表性。樂團成員具備傳習南管音樂的能力和意願,在文化脈絡下被認為是合適的保存者。南管音樂是古老的樂曲,主要流傳於泉州地區,隨著移民帶來台灣,在基隆南管主要因泉州同鄉漸成聚落組成,具有明顯的地方性和流派特色。根據《傳統表演藝術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1、2、3款的法令依據,「閩南第一樂團」被認定為傳統藝術的保存者。

南管為古老的樂曲,主要流傳於閩南地區,隨著移民帶來台灣。基隆南管主要因泉州同鄉漸成聚落組成。 根據《南管曲唱研究》一書第26頁,曾有陳璋榮、吳昆仁、蔣以煌、吳淑珍擔任館先生,目前則無館先生教導,為團員定期團練。

相關文章

2023-10-13

澎湖地區的傳統蒙面習俗為適應澎湖特殊天候條件而形成的,澎湖地區特有的傳統衣飾。地處亞熱帶的澎湖群島,夏天有驕陽如炙,冬天有鹹風肆虐,婦女長年在潮間帶捕魚及在田野裡耕作,臉、眼、髮、膚很容易受到鹹風烈日的傷害,因此出門勞動時皆習慣以毛巾以及約3台尺見方的布巾將整個頭臉包裹起來(只露出眼睛),以防被灼傷。因蒙面者多為女性,故有「蒙面女郎」的別稱,但亦有極少部分的男性作蒙面裝束。近年來因為社會型態轉變,年輕一輩多不再從事農漁生產,以致蒙面的習俗已逐漸式微,但澎湖傳統蒙面的包覆法仍具相當的特色。

2023-11-03

南區灣裡同安宮(五媽婆祖陣)傳承自新營團,同時融入了「神授技藝」,在傳承的同時也呈現創新。這種傳統藝術不僅具有深厚的歷史根基,還展現了當地文化的特色,具有濃厚的在地性。灣裡同安宮的婆祖陣結合了當地文化元素,包括裝扮、面具和陣式,都展現出獨特的風格。每個角色所使用的道具,如骨傘、七星劍等,都彰顯了陣頭的特色和獨特性。這個陣頭是原台南府城唯一的婆祖陣,其表演形式融合了改運和收驚的功能,具有濃厚的文化性和儀式性。此外,陣頭的面具已經發展至第三代,前兩代的面具保存完整,展現出深厚的藝術性。整體而言,南區灣裡同安宮的五媽婆祖陣不僅是當地文化的寶貴遺產,也是具有藝術價值的傳統藝術表演。

2023-11-08

曲敬瑜為復興劇校第一期生,分科時先分在青衣花旦組,兼演小生,與丁春榮學習《霓虹關》。後改老生,師從張鳴福、周正榮、曹曾喜、關文蔚、牟金鐸,習得《轅門斬子》、《戰樊城》、《魚腸劍》、《武家坡》、《四郎探母》等劇。 進復興劇團後,繼續向張慧鳴、張鴻福請益,學習《硃砂記》。 後因劇團演出考量,開始兼演老旦,向王鳴永、馬元亮學習《三進士》等劇,亦向王晶華請益許多老旦傳統新編劇目,如《岳母刺字》等,曾演出《楊門女將》等劇。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