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馬陣國寶藝師

宜蘭縣員山鄉

布馬陣-林榮春

布馬陣-林榮春

宜蘭縣員山鄉

布馬陣國寶藝師

布馬陣-林榮春

2023-11-02

林榮春是宜蘭員山的傳統藝術保存者,他不僅熟練於本地歌仔、改良歌仔戲、布馬陣、彩船陣、公揹婆、蛤仔等藝能,還曾接觸北管戲曲,展現了多樣化的才華。他的布馬陣表演中,巧妙融入國劇、宜蘭歌仔等元素,並引入採船、公揹婆等藝陣,展現了獨特的風格。雖然在藝術性方面尚有提升空間,但他以熱情的傳承態度和創意頭腦,成功創造出獨特的陣頭藝術。

在歌仔戲方面,林榮春於13歲時開始學習本地歌仔,後來參與業餘歌仔班並與吳貴英演出對手戲,積極探索歌仔戲演出訣竅。此外,他也投入了布馬陣、彩船陣、娘傘、蛤仔等陣頭藝術的學習,展現了多元的藝術技能。儘管在國術和北管唱曲方面曾經嘗試,但因工作和學業的因素而暫時放棄。最後,在50歲時,他重新振作起來,參與獅陣國術的學習,並且成功加入各種陣頭,豐富了自己的藝術生涯。

林榮春的藝術生涯充滿多樣性,他的努力和創意使他成為宜蘭地區傳統藝術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當地陣頭藝術的寶貴傳承者。因此,根據「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的規定,林榮春被評定為宜蘭縣的傳統藝術保存者。

相關文章

2023-11-07

江明清是泰雅族人,民國79年從神學院畢業成為一個牧師,也是一位厲害的口簧琴師父。他將全世界的口簧琴做了完整的比較,發現只有臺灣可以做到6到8簧。江明清寫了許多有關口簧琴的著作及音樂創作,並舉辦許多展覽,成為臺灣口簧琴的重要推手。

2023-11-03

鹿港聚英社南管樂團的創立可以追溯到清道光年間,即約在西元1840年左右。這支南管樂團的創社始於當時,由王崑山先生(號稱虎先)所領導。他是南管音樂及南管戲曲泉州派的重要推動者之一。 聚英社在本縣南音文化傳承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成為當地南管音樂的代表性團體。這支樂團具有深厚的地方特色,展現了當地南音文化的獨特魅力。因其對於傳統南管音樂的貢獻,鹿港聚英社南管樂團被譽為本縣「傳統藝術」團體,得以延續並傳承南管音樂的精髓。

2023-11-03

保存者賴宜和是一位具有豐富經驗的客家大戲藝師,不僅長期從事客家大戲表演藝術,還具備京劇、客家小戲、歌仔戲等多種劇種的演出技藝。他對客家大戲的相關知識和技術非常熟悉,能夠正確體現這一傳統表演藝術的精髓,並具有深厚的造詣。賴宜和具備傳習客家大戲的能力和意願,願意將自身的知識和技藝傳授給後人,推動客家大戲的傳承與發展。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