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渭流芳八音情

桃園市平鎮區

客家八音─范姜文賢系統

客家八音─范姜文賢系統

桃園市平鎮區

陶渭流芳八音情

客家八音─范姜文賢系統

2023-11-02

范姜新熹是桃園縣客家八音界的傑出教育者和藝術家,自十三歲開始學習客家八音,並在十七歲時開始教授八音,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豐富教學經驗。他所教授的學生遍及桃園縣,約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八音樂手都是他的學生,人數達三百人以上,顯示了他在八音教育上的卓越貢獻。

在他的帶領下,台灣省北區客家八音聯誼會和桃園縣客家八音協進會相繼成立,會員眾多,為客家八音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組織化的平台。范姜新熹不僅僅是一位優秀的教育者,還是客家八音藝術的優秀代表,他的教學方式和曲目選擇都得到了廣大學生的肯定和喜愛。

客家八音是一種古老的傳統音樂藝術,起源於周朝時代的魯國相公,並在後來的歷史中不斷發展和演變。在范姜新熹的指導下,學生們學會了各種傳統曲目,包括《剪剪花》、《鐵金花》、《雪梅歌》、《大開門》等,並且在演奏中展現了優美的旋律和獨特的表現技巧。

范姜新熹的辛勤教學和對客家八音藝術的熱愛,使得這項傳統文化得以保存和傳承,同時也豐富了桃園縣的文化生活。他的貢獻和努力在客家八音界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們認定范姜新熹具備熟知並能正確體現客家八音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的能力,同時具有該項目傳習能力與意願,並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的人選,值得被登錄為桃園縣客家八音的重要代表人物。

相關文章

2023-11-13

「聖母遊行」是天主教會在世界各地常見的祈福遊行活動,萬金聖殿在一八七○年十二月八日落成時,就是奉「無染原罪始胎聖母」為主保的;教會各堂區的主保慶日(堂慶)都會舉辦聖母遊行,主要為國家、社會祈福,藉以淨化人心;因此,要求教友以誦念玫瑰經或唱聖歌,代替鑼鼓、爆竹的喧囂;另一方面,激發教友效法聖母的「信、望、愛」三德,增進自己靈修與牧靈心火。

2023-11-15

埤頭關帝廟之香火始於清康熙年間,廟宇經天災數次重建,人口也因瘟疫敗庄而有流動,戰後初期,埤仔頭人口漸多,庄民乃商議建關帝廟於現址。埤仔頭拍面宋江陣歷史早於建廟之前,約於1940年代前期即已存在,與新化頂山仔腳朝天宮、關廟下山仔腳關帝廟兩地同為36人拍面宋江陣,合稱「保東三陣」,若有廟會舉行,三陣齊聚,聲勢盛大,如108條好漢再現。

2023-11-14

竹林山寺主祀「十八手觀音佛祖」(又稱蕃薯媽、十八股媽),係清乾隆三年(1738)隨著泉州晉江縣、南安縣、惠安縣等三邑移民,從安海龍山寺分靈抵臺創建艋舺龍山寺的觀音聖像之一,清嘉慶六年(1801)恭請至林口台地坪頂十八庄輪流奉祭。 昭和十三年(1938)4月興工創建「竹林山寺」,至昭和十四年(1939)2月竣工,昭和十五年(1940)農曆5月6日子時安座晉殿。後遇太平洋戰爭,全面停止了輪祀,到了戰後十八坪位才恢復輪值傳統。 民國三十八年(1949)輪值區域重新劃分為直屬坪位、巡迴坪位及正爐坪位,而後幾經合併更動,成為現今19坪位。早期信奉十八手觀音者以三邑人士為主,後因地緣及移民遷徙等因素,信仰逐漸擴及新北市與桃園市內安溪、漳州與客家移民,甚至戰後眷村外省新移民也擔任過爐主,呈現其兼容並蓄的多元文化風貌,成為北臺灣重要觀音信仰之一。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