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民俗藝術

基隆市仁愛區

閩南第一樂團

閩南第一樂團

基隆市仁愛區

傳承民俗藝術

閩南第一樂團

2023-11-02

「閩南第一樂團」具備熟知並能正確體現南管音樂的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並具有代表性。樂團成員具備傳習南管音樂的能力和意願,在文化脈絡下被認為是合適的保存者。南管音樂是古老的樂曲,主要流傳於泉州地區,隨著移民帶來台灣,在基隆南管主要因泉州同鄉漸成聚落組成,具有明顯的地方性和流派特色。根據《傳統表演藝術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1、2、3款的法令依據,「閩南第一樂團」被認定為傳統藝術的保存者。

南管為古老的樂曲,主要流傳於閩南地區,隨著移民帶來台灣。基隆南管主要因泉州同鄉漸成聚落組成。 根據《南管曲唱研究》一書第26頁,曾有陳璋榮、吳昆仁、蔣以煌、吳淑珍擔任館先生,目前則無館先生教導,為團員定期團練。

相關文章

2023-11-14

峰上祭蜂鄉俗乃源於相傳峰上村位於「蜂穴」上,多蜂之故,使得鄉民認為透過祭祀蜂穴之蜂的儀式性過程方能安頓靈穴而能安定居存於生存之環境。因此,峰上鄉民遂於天后宮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天上聖母聖誕時設醮慶祝, 慶典中全村共同參與「祭蜂」特殊鄉俗。 峰上祭蜂鄉俗之主要價值在於呈現村落居民的村落擇址觀、傳統風水穴位的概念,以體現村民對於居存空間與宇宙觀之認知。並透過「祭」的儀式行為,突顯先民對於居存空間的平安、牲畜興旺之祈求與期盼,最後達到整體居存空間上的和諧關係。另透過神明形成共同信仰的方式聯結群體,此為於在相互間無血緣關係之村落內群體下超越口頭約束的有效聯結方式,並透過常年的祭祀與遶境巡安過程凝聚村落內部力量與團結情誼。

2023-11-14

共和堂管理委員會與陣頭了解相關民俗與陣頭等知識、技術與文化表現形式,歷年來參加團練的教練、副教練傳承各項陣頭技術都盡心盡力,民俗文化表現形式都能充分展現。具有積極的相關意願,目前參與情況良好,每科結束也是一個階段性,本次差爺下科的即可進階為五毒大神成員,而五毒大神成員於下科即是邢具爺或助教,而助教必需經過各個層面都要能熟識例如:協助指導、新成員的訓練、衣服的穿戴、頭盔的配帶,安館安排等等…如均能得到耆者們的認同,才可以考慮進任為教練人選。每次團練或是出陣時,過去曾參與五毒大神陣之學童,雖然年紀增加,卻也都會回來協助指導,共同訓練五毒大神陣之新成員,以便出陣,且積極推動相關傳承工作。

2023-11-14

嘉慶十四年(1809年),海盜蔡牽入侵淡水,騷擾北臺。蘆洲勇士、壯丁前往支援征戰,協助淡水泉州人,未料鄰近的漳州人引兵犯境,又引發了漳泉械鬥,蘆洲父老遂求助國姓爺庇佑,才得以化解危機。蘆洲地區居民感念國姓爺,自道光十七年(1837年)開始三年一醮祭祀,初以國姓爺畫像為祭拜對象,於田仔尾李宅等地祭祀;同治元年(1862年)湧蓮寺建立,大正八年(1919年)地方人士倡議於湧蓮寺後殿興建懋德宮,主祀國姓爺,從此由湧蓮寺統籌辦理此一地方重大醮典。因為這一起偶然的歷史事件,開啟了蘆洲居民一百八十多年來對國姓爺三年一醮的建醮祭祀,從清末蘆洲即曾舉行國姓醮,並形成傳統。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