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鼓出獅

新北市板橋區

醒獅陣-張遠榮

醒獅陣-張遠榮

新北市板橋區

起鼓出獅

醒獅陣-張遠榮

2023-11-02

張遠榮先生是台灣醒獅藝術的傑出代表,他的造詣深厚,師承兩廣獅藝名師李輝、杜海等,並廣泛吸收多方經驗。他不僅精通長獅舞、獅鼓等各項技藝,還在獅頭製作上展現出嫻熟的技巧,基本功扎實,舞獅步法紮實,能夠將古今的獅藝精髓融入表演,呈現出高度的藝術性。

鴻勝醒獅團的表演風格融合了傳統與創新,不僅吸納了兩廣獅藝的傳統精髓,還在技巧、服裝、獅身製作等方面進行了創新。更加特別的是,他結合了默劇精神,創作出獨特的舞獅方式,包括徒手舞獅、拉筋、盤腿、伸展、翻滾等技巧,使得舞獅的表現更加生動,人獸合一,栩栩如生,將醒獅技藝推向了一個新的境界,顯示出其特殊性。

在建立台灣醒獅的風格方面,張遠榮先生發揮了卓越的才華,將傳統和創新巧妙結合,使得他所領導的鴻勝醒獅團逐漸擁有了獨具台灣味的風采。此外,他自民國76年創立鴻勝醒獅團以來,長期在板橋扎根,致力於醒獅藝術的傳承,具有顯著的地方性。

值得一提的是,民國79年,張遠榮先生領導的鴻勝醒獅團榮獲教育部頒發的「民族藝術薪傳獎」,這項榮譽不僅充分肯定了他在舞獅技藝方面的全面性,也彰顯了他在醒獅藝術領域的聲望和影響力。

相關文章

2023-11-14

馬鳴山五年千歲大科為當地春祈秋報之完成式,與同具文資身分的「馬鳴山五年千歲吃(食)飯擔」(實為上元祈安遶境),共同詮釋著馬鳴山及其香境五股14庄的歲時信仰文化。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款登錄基準「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馬鳴山五年千歲大科之內容多元複雜,可歸納出三大面向:五年千歲進香及請王儀式、馬鳴山鎮安宮三朝清醮(含龍船換班)、香庄遶境及迎送王儀式等,各有不同信仰意涵與文化意義。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2款登錄基準「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社會生活及文化之特色」。

2023-10-13

根據地方耆老的傳述,百年前古早的葛瑪蘭城,有一位名叫「貓仔枝」的賣麵龜小販,因終年身體欠安,逐至城隍廟請示城隍爺,經神明指示-於中元普渡前日,貓仔枝需組織一隊吹鼓陣,繞境宜蘭城的東、南、西、北四方,而後貓仔枝逐不藥而癒。後於嘉慶元年(1796)由李臣春先生迎請至中田寮演戲埔奉祀,時至嘉慶七年(1802)方塑金身。由於香火鼎盛故自咸豐五年(1855)由忠寮聞人李媽諒倡議規劃下開始輪祀,原中田寮和水梘頭同屬一庄,後因燕樓李家人才輩出於清光緒 十一年乙酉科(1885)李貽電、李宗炳叔姪同榜武舉,光緒十七年辛卯科(1891)李宗聛中文舉,經擲筊聖示增加中田寮庄加入輪祀在每個庄里間九年一輪,160幾年來代代相傳,尤其是每年祝壽活動、過爐繞境、爐主厝的安爐大典皆為輪值庄里的重要慶典。並且在輪值年度每月在輪值庄里舉辦祭拜、犒軍、普施儀式。

2023-10-13

艋舺青山宮主祀「青山王」,又稱靈安尊王,相傳為三國時代吳國孫權的將領張悃,西元212年(漢獻帝建安十七年 ),奉派駐守泉州惠安地區,因其為人正直清廉,頗受地方人士愛戴;過世後,停柩於縣衙東配室內,就棺槨砌石為壇,每年春秋祭祀,凡有新官到任,三日內必備牲禮致祭以祈求民安物阜。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