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人間國寶

臺北市中山區

歌仔戲-王仁心

歌仔戲-王仁心

臺北市中山區

新科人間國寶

歌仔戲-王仁心

2023-11-02

王仁心女士具有豐富的歌仔戲發展經歷,涵蓋內台、賣藥團、廣播、電視、劇場等不同領域,她不僅能完全掌握並展現歌仔戲旦角表演藝術,還精通相關技藝知識並能保存傳統形式,具有極高的代表性。

王仁心女士在歌仔戲旦角藝術方面表現出色,她精湛的技藝包括各種曲調唱腔,咬字清晰,行腔優美,具有傳承價值。近年來,她致力於歌仔戲劇本的整理保存和演出製作,同時積極參與教學傳承,提攜後進,顯示出她對歌仔戲藝術的高度熱愛和承擔。

王仁心女士是國內歌仔戲界具有代表性的資深旦角演員,參與過不同階段歌仔戲的發展,她甜美而圓潤的嗓音使角色生動鮮活。除了重視歌仔戲傳統唱念技巧的傳承,她還積極參與歌仔戲劇本的記錄、整理、改編和創作演繹,並與其他戲曲界同業密切合作,展現了她在文化傳承上的貢獻和適應能力。

歌仔戲發源於宜蘭為台灣唯一土生土長的戲曲劇種,發展至今約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從萌芽到成形,可分為小戲階段和大戲階段。 小戲階段為在宜蘭一帶的藝人以源自大陸福建漳州一帶的『歌仔』來說故事,之後逐漸吸收車鼓小戲的表演形式,以簡單的角色來舖演故事,成為歌仔戲的雛形。 大戲階段則是在小戲的基礎上,吸收民間歌謠音樂,以及其他流傳於台灣的大戲劇種之表演成分,逐漸演變為成熟的大戲演出形式。

相關文章

2023-11-13

相傳在清領時期,過溝與布袋兩庄曾在冤家港(現今團結橋處),發生過庄頭的械鬥,有庄民在械鬥過程中不幸身亡,加上早期庄內有不少大公堀(共有漁塭),發生多起庄民溺斃事件,因此鬼魂之說甚囂塵上。庄內信仰中心建德宮主神李大府千歲降駕指示以安營、夜巡的方式,來維持過溝庄的寧靜與庄民平安。夜巡時需有照明工具,早期尚無電燈,而火燈是當時人民生活照明的器具,於是庄民就以竹子和玻璃瓶及泥土製成火燈,配合神明出巡遶境的儀式,沿著過溝街道一直到整個村落,以祈求過溝居民在鬼月都能平安,此活動流傳至今,過溝的居民每年在農曆的六月底最後三天晚上,無論男女老幼,都提著自製火燈,沿著過溝街面一直巡視到到冤家港,沿途鞭炮轟隆隆、陣頭鑼鼓喧天,十分熱鬧。

2023-11-13

台灣俗語「三月瘋媽祖」是形容農曆三月媽祖聖誕及遶境的盛況,媽祖遶境德科儀起源於台南,信仰中心係台灣祀典台南大天后宮,由於台灣府城是清領時期最早開放的港口,也是台灣政治、經濟、文化的重鎮,主持大天后宮廟務的三郊集團,以航運貿易主控經濟活動,串連台灣本島各港埠,並藉媽祖信仰的氛香維繫各地交商社團的情誼,以致大天后宮的香火隨著經濟圈的發展,而建構出廣大的媽祖信仰圈。因此,每逢媽祖聖誕,各地分香的廟宇及社團就到台南大天后宮來進香,形成媽祖遶境活動。

2023-11-14

「全臺首邑縣城隍廟」創建於1711年(清康熙50年),為臺南三所清代官建城隍廟之一。縣城隍夜巡起於1970年代城隍爺之神示,早年為不定期,並曾中斷數年,2007年起定期於農曆7月過後首個周六下午進行至當日深夜,模式固定並延續迄今。本民俗屬農曆7月後之祭儀,意在驅鬼除煞,每年依神示之路關,於舊府城四城門內之範圍進行夜巡,捉拿逾期未歸之鬼魂,並於城隍爺擇定之路口進行「路祭」。本民俗為府城地區唯一定期舉辦之城隍夜巡,辦理迄今獲地方信眾高度認同,已成府城地區城隍信仰活動中重要之一環,極具獨特性與在地性。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