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發揚歌仔戲文化

臺北市中山區

歌仔戲-巫明霞

歌仔戲-巫明霞

臺北市中山區

致力發揚歌仔戲文化

歌仔戲-巫明霞

2023-11-02

巫明霞女士是一位生長於戲曲世家的藝術家,從小學習了漢文、南管戲、京劇、歌仔戲等傳統戲曲,並在外台戲、內台戲、電影、電視等表演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她的演技精湛,勇於創新,展現出獨特的演藝才華,使得歌仔戲呈現豐富多樣的藝術價值,具有高度的藝術性。

巫明霞女士的特殊性在於她經歷了歌仔戲不同階段的發展,既能掌握傳統精髓,又能靈活應用創新元素。她的表演風格不拘泥於傳統,並在歌仔戲小生藝術中注入獨特的表現特質,具有特殊性。

在地方性方面,歌仔戲因其生活化和多元的戲曲特色,深受觀眾喜愛。巫明霞女士的藝術發展過程中吸取了其他劇種的優點,並在歌仔戲中保留了地域風格。她的習藝歷程和演出經歷整合了各家長處,呈現出歌仔戲劇種濃烈的地域色彩,具有地方性。

歌仔戲發源於宜蘭為台灣唯一土生土長的戲曲劇種,發展至今約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從萌芽到成形,可分為小戲階段和大戲階段。 小戲階段為在宜蘭一帶的藝人以源自大陸福建漳州一帶的『歌仔』來說故事,之後逐漸吸收車鼓小戲的表演形式,以簡單的角色來舖演故事,成為歌仔戲的雛形。 大戲階段則是在小戲的基礎上,吸收民間歌謠音樂,以及其他流傳於台灣的大戲劇種之表演成分,逐漸演變為成熟的大戲演出形式。

相關文章

2023-11-14

頂射火馬,這是後壁崁頂聚落一年一度的宗教盛事,相傳其歷史十分悠久。有關射火馬的歷史緣由,主要與地方發生戰事,因廟東沼澤之地傷亡慘重,冤魂怨氣甚重,致使崁頂庄「鷄不啼,狗不吠」,後經庄 內耆老士紳共商對策後,遂請池王爺降駕解危處置,經過池王爺溝通協調、安撫亡靈之後,遂與好兄弟承諾「池王有吃,冤魂亦有吃」,自此之後地方平安無事,民眾亦得以安居樂業,池王爺給信眾的啓示「凡事,良性溝通協調必能成事,要信守承諾,言出必行」,因此庄民乃固定在池王爺聖誕進行好兄弟普渡與射火馬活動。

2023-10-13

先民搬遷至大路關後,於每年農曆7月15日中元節,家家戶戶皆準備豐富的祭品,盛重地舉辦「渡孤」儀式,尤其是廟方更會準備全豬、全雞、牲禮、麵羊及豐盛的紅粄、瓜果、油、鹽、米等祭品酬拜好兄弟,而全豬、雞則於渡孤儀式後由輪值整年祭祀活動的鄰甲村民分食。 其餘祭品則是讓其他村民在活動結束後,搶食祭品。

2023-11-14

安平城隍廟創設於清乾隆年間,為安平四大公廟之一,每年七月的城隍廟公普皆由各角頭廟輪流擔任主普,俟公普完畢,其餘角頭廟始進行私普,當地自古即有「城隍廟無普,無人敢普」之俗諺,民俗傳承迄今,至少已一百多年,安平由原先之六角頭增為十角頭,各角頭廟輪流擔任城隍廟公普的模式仍持續而未中斷,普度前之放水燈、山燈、走赦馬、牽水車藏 等儀式內涵豐富,深具在地脈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