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級客家山歌大師

新竹縣新埔鎮

客家山歌說唱─徐木珍

客家山歌說唱─徐木珍

新竹縣新埔鎮

國寶級客家山歌大師

客家山歌說唱─徐木珍

2023-11-02

徐木珍藝師熟知並能正確體現客家山歌的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並且在文化脈絡下被認定為適當者。他的藝術性、特殊性、地方特色以及對客家山歌的傳承和保存價值受到了肯定。

徐木珍藝師在失明的情況下,依靠自身敏銳的聽覺和對戲曲的熱忱,掌握了鑼鼓、梆子、三弦、月琴、高胡、低胡、鼓等樂器,並能信手捻來各種民間曲調。他擅長創作與即興演唱客家北管與平板,尤其是他的說唱功力备受肯定,多次獲得山歌比賽的獎項,並且長期擔任竹東地區山歌比賽的伴奏樂師。他的藝術貢獻和才華使他被譽為客家山歌國寶級大師。

客家山歌是早期客家民族生活的寫照,展現了民間表演與文學的藝術性。在不同的客家聚落中,山歌發展出獨特的曲調與腔調系統,竹苗地區更是山歌發展的重鎮,呈現出獨特的地方色彩。山歌說唱技藝的職業化,透過藝師自彈自唱輔以口說的表演,對語言、曲調、樂器與即興說唱的掌握能力,使山歌說唱藝師成為客家文化重要傳承與保存者,展現了傳統山歌說唱藝術的特殊性。

傳統表演藝術歷史背景 客家山歌是生活在山野的客家民族即興而作,歌詞合於口頭音韻、順口、易於吟唱,傳唱的內容往往依現場氛圍與對唱者而有所變化,頗具唐宋以來民間七言歌謠的小品性質。 由於山歌的吟唱是以客語及其特有曲調、節奏所組成,內容多為敘說日常生活的歷史與紀錄,用以抒發平日工作的苦樂,或是傳遞人與人之間的情意,因此客家山歌亦成為生活的縮影,反映了客家文學平淡素樸的特質。 隨著現代生活習慣的改變,由日常工作溝通、吟唱衍生的客家山歌,逐漸成為一套具有固定曲調、唱法、句法與字數平仄的系統化說唱表演藝術形式,基本表演方式以唱為主,也有竹板、鼓、二胡等簡單的樂器伴奏,其形式大多是藝師以坐唱方式自彈自唱,竹苗地區所用曲調多為「老山歌」、「平板」和「山歌子」等,由於山歌為韻文體發展而來,有時不容易詳盡敘述故事之內容,因此為了實際需要加入了「說」的部分,形成今日客家山歌說唱融合了說唱、演奏合一的藝術表演形式。

相關文章

2023-11-03

鄭榮興先生是台灣客家八音的傳承者和推動者,具有深厚的音樂造詣和教育背景。自幼隨祖父學習打鼓和曲唱,他是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的第五代傳人。鄭榮興的專業技能包括傳統客家八音演奏、戲曲音樂伴奏、音樂編腔作曲、音樂設計、傳統表演藝術製作和跨劇種音樂設計等。

2023-11-07

金門的傀儡戲具有深厚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特色。它源自泉州系統,受到閩南文化影響,並在金門傳承發展。這種表演藝術不僅具有藝術價值,還承載著民俗科儀和宗教信仰的特殊性。傀儡戲在金門區分為文戲和武戲兩大類型,用於不同類型的儀式和宗教活動,並保留了南管系統的傳統音樂。這種表演形式在金門地區具有時代和流派特色,展現了豐富的地方文化,並且在金門社會中具有重要地位。

2023-11-10

各行業皆有行業之神,巧聖先師-魯班為木工業的守護神。早年鹿港有四個魯班公神明會的組織,以農暦五月七日魯班的生日為例祭日。 清光緒年間鹿港成立「小木花匠團鍽森興」組織,為魯班公會的組織,每年以擲茭的方式產生爐主、副爐主、首事等幹部,籌辦祖師爺巧聖先師的祭祀。 民國85年(西元1996年)4月,財團法人彰化縣鹿港紫極殿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李棟樑、執行長黃志農提出辦理魯班公宴的構想,當時(宗教團體臺帳)所登錄的4個魯(老)班公會,都已經停止運作,鹿港地區仍然舉辦魯班公祭祀的宗教團體,僅有「鹿港錦森興魯班公會」與「福興魯班公會」,兩個會仍然承襲傳統,由值年爐主、副爐主、首事等執事人員,等各廠家募集「眾錢」,辦理迎神、祭拜、跋爐主、福食等活動,李、黃兩人拜訪鹿港錦森興魯班公會即將接任爐主的「鹿港佛俱行」老闆陳錫銘溝通,尋找鹿港錦森興魯班公會的支援,並詳細陳述活動的構想、效益與願景,並在陳錫銘的多方徵詢與協調之下,成功開啟辦理「鹿港魯班公宴」的第一步。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