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渭流芳八音情

桃園市平鎮區

客家八音─范姜文賢系統

客家八音─范姜文賢系統

桃園市平鎮區

陶渭流芳八音情

客家八音─范姜文賢系統

2023-11-02

范姜新熹是桃園縣客家八音界的傑出教育者和藝術家,自十三歲開始學習客家八音,並在十七歲時開始教授八音,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豐富教學經驗。他所教授的學生遍及桃園縣,約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八音樂手都是他的學生,人數達三百人以上,顯示了他在八音教育上的卓越貢獻。

在他的帶領下,台灣省北區客家八音聯誼會和桃園縣客家八音協進會相繼成立,會員眾多,為客家八音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組織化的平台。范姜新熹不僅僅是一位優秀的教育者,還是客家八音藝術的優秀代表,他的教學方式和曲目選擇都得到了廣大學生的肯定和喜愛。

客家八音是一種古老的傳統音樂藝術,起源於周朝時代的魯國相公,並在後來的歷史中不斷發展和演變。在范姜新熹的指導下,學生們學會了各種傳統曲目,包括《剪剪花》、《鐵金花》、《雪梅歌》、《大開門》等,並且在演奏中展現了優美的旋律和獨特的表現技巧。

范姜新熹的辛勤教學和對客家八音藝術的熱愛,使得這項傳統文化得以保存和傳承,同時也豐富了桃園縣的文化生活。他的貢獻和努力在客家八音界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們認定范姜新熹具備熟知並能正確體現客家八音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的能力,同時具有該項目傳習能力與意願,並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的人選,值得被登錄為桃園縣客家八音的重要代表人物。

相關文章

2023-11-02

林榮春是宜蘭員山的傳統藝術保存者,他不僅熟練於本地歌仔、改良歌仔戲、布馬陣、彩船陣、公揹婆、蛤仔等藝能,還曾接觸北管戲曲,展現了多樣化的才華。他的布馬陣表演中,巧妙融入國劇、宜蘭歌仔等元素,並引入採船、公揹婆等藝陣,展現了獨特的風格。雖然在藝術性方面尚有提升空間,但他以熱情的傳承態度和創意頭腦,成功創造出獨特的陣頭藝術。

2023-11-14

南關線三大廟王醮暨遊社(遶境)起因於清領末期的瘟疫,為消弭傳染病而有王醮之啟動,藉由迎送代天巡狩以祈求香境平安;其後,結合廟宇重修建而而舉行「慶成祈安王醮」,皆以五朝為期,形成南關線「慶成式五朝王醮」之醮型特色。三大廟舉行王醮期程,時間皆間隔12年(或以上),其中關廟山西宮最為穩定,戰後固定12年於「戌」年舉行;有稽可查者,詳為:歸仁仁壽宮—1909、1961、1977、1995、2015,保西代天府—1925、1969、1981、1999、2017,關廟山西宮—1913、1958、1970、1982、1994、2006、2018。2015年至2018年的4年間,三大廟接續辦理「慶成五朝王醮」,密集的連動舉行,備受關注,區域型的信仰文化多方顯現,而有了較佳的能見度。

2023-11-02

陳剩女士在歌仔戲小生藝術方面具有非常高的造詣,她的唱、念、身段以及對角色的理解都表現得非常細膩和獨到,展現出深厚的藝術見解和體會,可供後學學習借鑒。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