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機洋溢濃濃客家風

桃園市八德區

客家八音─和成八音團

客家八音─和成八音團

桃園市八德區

桃機洋溢濃濃客家風

客家八音─和成八音團

2023-11-02


「和成八音團」於1979年創立,是一支位於桃園縣八德市的民間樂團組織。該團在1994年開始提供授課,並於2001年正式立案。團長袁明瑛先生為創團人,他精通鼓和揚琴等樂器。袁明瑛的祖父袁奕麟在光復初期就集合同好學習北管和八音,並請來八音老師朱誠正(為范姜文賢的學生)進行指導。

「和成八音團」的成員主要由袁氏家族宗親子弟組成,也有外姓人士參與。在早期,由於成員數量有限,演出時常需要借調其他人手。考慮到老社員相繼淍零的情況,團名「和成」的意義即為「任何人來和,都會成功」。

該團多次被選為桃園縣傑出演藝團隊,並且積極參與保存和薪傳計畫。他們的演出地點遍佈全台,包括閩、客等地區。此外,透過年度展演,「和成八音團」不僅僅限於廟會演出,他們完整的製作概念和曲目巧妙的安排,讓更多觀眾體驗到客家文化的魅力和傳統藝術的深刻意義。他們的努力和表現使得桃園縣的客家音樂藝術得以繼續繁榮發展。

相關文章

2023-11-02

張遠榮先生是台灣醒獅藝術的傑出代表,他的造詣深厚,師承兩廣獅藝名師李輝、杜海等,並廣泛吸收多方經驗。他不僅精通長獅舞、獅鼓等各項技藝,還在獅頭製作上展現出嫻熟的技巧,基本功扎實,舞獅步法紮實,能夠將古今的獅藝精髓融入表演,呈現出高度的藝術性。

2023-10-12

清領初期,林姓六堂兄弟奉請「六房媽」自唐山渡海入臺,於雲林地區分房拓墾,並於清道光30年(1850)發展出「過爐」各房輪流奉祀模式,最初僅限林姓才能擔任爐主主辦每年的祭祀活動,除了祭祀權轉換之外,也有家族歲時聚餐的意義。

2023-11-13

據長老口述,加蚋埔夜祭自古從無間斷惟於日治時期因日人干涉而有短暫停頓,但在族人的堅持下很快即又回復舉行。加蚋埔馬卡道族人除了固定的年度夜祭之外,尚有祈雨祭、作向、走鏢及走孝等不定期舉行的各種民俗活動。 早期加蚋埔族人每遇乾旱時,即由部落頭人召集長老和尪姨會商準備前往水源頭祈雨。祈雨時所有參與的族人都必須唱祈雨歌,因此須於一個月前開始練唱。祈雨地點大都在口社溪上游舉行,其中曾有一次移往沙漠村的"海神宮"舉行,甚至也有遠走旗山地區的"姜仔寮"祈雨的傳說。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