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藝傳統音韻奇妙

臺北市內湖區

北管-張金土

北管-張金土

臺北市內湖區

技藝傳統音韻奇妙

北管-張金土

2023-11-02

張金土是北管音樂領域的重要人物,他在北管音樂工作中已有60多年的豐富經驗,深受藝界肯定,具有卓越的藝術價值,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的相關標準,具有藝術性。

張金土熟稔北管音樂頭手鼓及絃樂,在偶戲與亂彈(子弟戲)方面獨具一格,曾參與亦宛然、小西園等後場演出,展現出他在北管音樂領域的獨特特色,具有特殊性。

張金土出身於臺北地區的北管子弟,技藝純熟,他在地方性北管音樂活動中具有豐富的經驗和優秀的技藝,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的地方性標準,具有地方性特色。因此,張金土是台灣北管音樂文化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貢獻不僅體現在藝術性上,還體現在特殊性和地方性上。

北管為清朝至今在台灣閩南移民地區流傳甚廣的樂種,在乾隆、嘉慶年間,經廣東、福建傳至台灣的非閩、客語戲曲,以官話唱說者,統稱為北管。北管並非傳入時的原始名稱,而是有別於「南管」所出現的語彙。北管是個有特定音樂文化的樂種,包含了戲曲、器樂曲、歌曲之曲目及劇目等。 演出北管的團體,有職業的「亂彈班」以及業餘的「子弟團」,在日治時期全台的亂彈班曾達三十團以上,北管子弟團更曾經高達上千團,至民國七十年代,僅存下王金鳳(1917-2002)所經營的「新美園」職業亂彈班,然而王金鳳過世後,新美園北管劇團也劃下句點。子弟團雖然因為民間廟會、喪祭等需要,仍然維持相當的數量,但大多數只能演奏器樂曲而甚少學演戲,且後繼乏人,時至今日,北管戲劇面臨失傳窘境,而其藝術層面則日益淺薄。

相關文章

2023-11-13

新港原名「麻園寮」,於清乾隆年間為遍植麻園之地,但要說新港的原始全名應稱為「笨新南港」,其後略稱為「新南港」,爾後更加簡化為「新港」,日治時期因稱新港的地方太多,所以就把港的水字旁去除稱為「新巷庄」,直到二戰後又恢復原名「新港」,所以由新港的地名的演變來看,「新港」與「笨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新港在歷史、文物、居民來源而言,是笨港的化身,是因為居民受天災人禍後,漳籍居民集體遷移的地點,可視為笨港的延長聚落。  Mayasvi並不是一個定期性的祭典,想當然就並非每一年皆會舉行,但亦有可能一年舉辦好幾次,舉辦Mayasvi最主要的原因有二其一:從前部落之間還在出草征戰的時代,勝利凱旋返回部落之後,就會舉行這個祭儀。其二:部落會在修繕會所之後舉行。 

2023-11-03

南區灣裡同安宮(五媽婆祖陣)傳承自新營團,同時融入了「神授技藝」,在傳承的同時也呈現創新。這種傳統藝術不僅具有深厚的歷史根基,還展現了當地文化的特色,具有濃厚的在地性。灣裡同安宮的婆祖陣結合了當地文化元素,包括裝扮、面具和陣式,都展現出獨特的風格。每個角色所使用的道具,如骨傘、七星劍等,都彰顯了陣頭的特色和獨特性。這個陣頭是原台南府城唯一的婆祖陣,其表演形式融合了改運和收驚的功能,具有濃厚的文化性和儀式性。此外,陣頭的面具已經發展至第三代,前兩代的面具保存完整,展現出深厚的藝術性。整體而言,南區灣裡同安宮的五媽婆祖陣不僅是當地文化的寶貴遺產,也是具有藝術價值的傳統藝術表演。

2023-11-13

小琉球,襟懸於台灣西南方約8海浬的海域,距離高雄港約12海浬。這座珊瑚岩礁小嶼分為八個村,四個角頭,村落中豎立著宗教寺廟,其中以碧雲寺主祀觀音佛祖,三隆宮主祀池、吳、朱三府王爺而聞名。三府千歲的信仰源於清乾隆初年,由來自閩省鯉城的詩穎川族人陳明山君率眾帶著池、吳、朱三府王爺的香火來到小琉球。最初的草廟建在碧雲寺左側,即舊電廠的原址,後來於乾隆50年擇定現在的廟址。經歷多次改建,並選擇在祖峰回顧中找到《雙鳳朝陽》的吉穴「坐坤朝艮」,供奉著各大德,成為眾人朝夕膜拜、祈福的聖地。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