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雕細琢,金雕刻藝

彰化縣鹿港鎮

金雕-鄭應諧

金雕-鄭應諧

彰化縣鹿港鎮

金雕細琢,金雕刻藝

金雕-鄭應諧

2023-11-01

鄭應諧先生是鹿港傳統金雕藝師,憑藉著他在金雕領域的卓越技藝和獨特創作,獲得了文建會傳統工藝獎金工二等獎,充分展現出他的藝術性和專業水準。他的作品完全遵從傳統工藝技法,並且純手工製作,將黃金的美感展現得淋漓盡致,具有特殊性。他的作品主題多樣,包括鹿港小鎮的古早鄉間景象、民俗慶典迎媽祖的熱鬧場面,還有創新的家常器物,充分體現了地方特色。

鄭應諧先生師承於鹿港昆明銀樓的黃年興師傅。從十三歲開始,他就在昆明銀樓當學徒,每天早晨四點就起床,隨父親賣犁頭,七點半再到銀樓學打金。在學徒期間,他不僅學習打金的技藝,還要幫忙師傅家中的大小事。師傅在打金的過程中,他都在一旁仔細觀察,紮實的基礎工夫奠定了他日後的技藝。

黃金在古代就已經被廣泛使用,不僅是裝飾品,還常常用於儀式和作為貨幣。在傳統生活禮俗中,黃金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代表著吉祥、幸福和祝福。鄭應諧先生的作品將這些文化內涵和民俗智慧巧妙地融入其中,呈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價值。他的努力和專業技藝,不僅豐富了鹿港的金雕藝術傳統,也為台灣的傳統藝術保存做出了重要貢獻。因此,他的作品和技藝,具有保存價值,值得被登錄為本縣的「傳統藝術」保存者。

相關文章

2023-11-01

在過去對外交通不便,傳統自給自足的泰雅族社會當中,日常生活所需的用品一切皆須自己動手做,而在生活工藝之製作上,男女有別。織布工藝是傳統生活中婦女所必備的技能之一。而除此之外的工藝製作,幾全由男性為之。 台灣地區主要由漳州、泉州移民組成,他們將福建地方的風俗和生活習慣帶入台灣,其中包括了纏花這種傳統手工藝。在廈門地區,纏花工藝至今仍然存在。早期,台灣婦女將纏花製作視為一種副業,並在婚嫁場合中使用,後來逐漸普及至日常生活和宗教儀式中。

2023-11-01

蔡楊吉先生是一位傑出的木雕藝術家,他自1969年開始投入木雕創作,經過多年的精進與學習,他的技藝日臻成熟。蔡楊吉先生的藝術之路始於童年時期,因為父親經營木製品外銷業,他常常需要幫忙刻製西洋棋等小木作品。然而,他並未滿足於此,一直追求更高的技藝境界。1990年,他有幸被教育部選為重要民族藝術薪傳藝生,師從著名藝術家黃龜理學習木雕技藝。在師傅的悉心指導下,蔡楊吉先生的技藝不斷提升,他尤其擅長傳統漢式雕刻,並在大木作及佛像雕刻方面展現出卓越的造詣。

2023-11-08

葉經義師累積五十年的木雕技藝的經驗,青壯年作品不僅承襲了泉州蘇水欽派的精髓,中年後因施作日本寺廟雕刻,融合了日式風格,使其作品具有婉秀的風貌。晚年以創作型題材為主,不論人物或走獸之神韻與動態,均超越了其個人寺廟雕刻的水準,也為泉州蘇派的木雕再創新的高峰。其作品有匠藝而無匠氣,值得推薦登錄為藝師行列。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