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藝師

新北市三重區

泥作工藝-楊瑞西

泥作工藝-楊瑞西

新北市三重區

傳統藝師

泥作工藝-楊瑞西

2023-11-01

楊瑞西先生傳承自傳統泥塑、剪黏工藝系統,造型、構圖、佈局及設色等極具宗教文化及民俗意趣,遵古法施作,如五股助順將軍廟之泥塑、剪黏作品,具備相當卓越的藝術性。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辨法第2條第1項第1款第1目:「具有藝術價值者」之登錄基準。

關於傳統泥塑工藝技法,能依循傳統工序、工法和工料之傳承,在當今逐漸式微的泥作工藝環境中,更顯獨樹一格,具特殊性。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第2目:「構成傳統藝術之特殊藝能表現。其技法優秀者。」之登錄基準。

楊瑞西先生自15歲即師承剪黏大師洪坤福弟子陳天乞一派,極富台灣廟宇建築裝飾藝術特色,在泥塑界中享有盛譽,具地方性。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第3目:「傳統藝術領城有價值舆地位,並具有地方色彩或流派特色顯著者」之登錄基準。

從事泥作工藝超過40年,作品遍佈全臺,甚至遠渡日本等國施作,除累積豐富的實作經驗之外,還能持績從業,並將傳統技藝傳承延續。

相關文章

2023-11-08

葉經義師累積五十年的木雕技藝的經驗,青壯年作品不僅承襲了泉州蘇水欽派的精髓,中年後因施作日本寺廟雕刻,融合了日式風格,使其作品具有婉秀的風貌。晚年以創作型題材為主,不論人物或走獸之神韻與動態,均超越了其個人寺廟雕刻的水準,也為泉州蘇派的木雕再創新的高峰。其作品有匠藝而無匠氣,值得推薦登錄為藝師行列。

2023-11-09

陳培澤藝師秉持玉雕「隨物賦形」、「契會自然」的工藝法則,廣泛以各種玉、石為素材,舉凡蟲魚鳥獸、神佛人物、花卉瓜果、器皿禮器,均能以傳統的表現方式,並能融入現代藝術思潮,亦著力於本土與原住民題材之研究挖掘。其作品受到博物館收藏,具有藝術性、特殊性及地方性。華夏文明中治玉工藝源遠流長,在歷史上各文明的工藝品類中,治玉工藝技藝高操,獨樹一幟,且形成華夏文明中一個重要的文化體系。台灣當代玉石工藝自民國50年代開始發展,60、70年代達至巔峰,之後走向沒落。現今擁有傳統玉石雕琢技能的藝師已逐漸凋零。

2023-11-08

蘇義雄擅長遵循古法,對各類神像的造型和神態能夠表現得非常優美和圓融,展現出紮實的技藝和深厚的藝術涵養。他精通脫胎技法,擅長使用錦雕、漆線、粉線等工法,展現出細緻和紮實的功力。這些技法使他的作品具有更高的藝術價值。蘇義雄曾拜師學習開斧、入神、開光等儀式的咒語、符法和儀式。他通曉佛像在雕刻製作過程中各種儀式與法事,這使得他的作品更具傳統的神聖和神秘感。他所經營的義山佛店保持著傳統製作神像的古法。在店內,有經驗豐富的粗胚、修光、修飾師傅,他們遵循傳統的雕刻和儀式,使得蘇義雄的作品在高雄市內獨具特色,並且延續著傳統技藝的精髓。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