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鉋藝術大師,傳統與創新完美結合

新北市土城區

製鉋工藝-詹益農

製鉋工藝-詹益農

新北市土城區

製鉋藝術大師,傳統與創新完美結合

製鉋工藝-詹益農

2023-11-01

詹益農先生是一位專精於製鉋工藝的藝術家,他精通鉋刀製作的各個工序,包括刀形設計、刀片研磨、鉋身選材以及鉋座角度等。他的作品不僅在使用功能上極為考究,更注重材質造形,展現出典雅器形之美,具有藝術性。這種特質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的標準,被認定為具有藝術價值的登錄基準。

他的製鉋工藝不僅遵循傳統技藝的工序和工法,並且過程繁複而嚴謹,超越一般工具製作的概念,顯示出其特殊性。這種特殊性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的標準,被視為構成傳統藝術的特殊藝能表現,技法優秀的登錄基準。

詹益農先生的鉋刀作品融入傳統木作需求,具備閩南風格,展現資質機敏和高超技藝。他製作的鉋刀不僅與日本、西洋風格迥異,更開創了台灣獨特的風格,被當地民間木器匠師廣泛使用。這種地方性和獨特風格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的標準,被認可為在傳統藝術領域具有價值和地位,並具有地方色彩或流派特色的登錄基準。

此外,他近年來受邀至臺北科技大學木藝中心授課,並且創作眾多優秀作品,受到校方高度評價,這也為他的藝術成就增添了亮麗的一筆。

相關文章

2023-11-09

蔡榮山藝師製作的北港香爐不僅是精湛技藝的體現,也承載著藝師們的心血與對傳統工藝的熱愛。這種傳統手藝的保存與傳承,不僅僅是技術的傳授,更是文化與價值的傳遞。希望這樣的傳統工藝能夠得到更多人的關注與支持,讓這門珍貴的藝術傳統得以延續。

2023-11-10

保存者生平或保存團體創立沿革 排灣族陶壺(三地門鄉)保存者雷斌(Masiswagger Zingerur,瑪斯斯格• 金路兒)1972年生於屏東縣內埔鄉。1990年左右,雷斌的父親雷賜(Umas Zingrur,巫瑪斯•金路兒)開始嘗試製作陶壺,雷斌在耳濡目染下,與父親一同學習。雷斌高中念書時選擇雕塑組,學習當代的陶藝製作技法,如拉胚、灌膜、上釉及燒釉等。雷斌退伍後,正式投入原住民族陶壺的工藝研究,透過考古學文獻與實地調查,請教阿美族、達悟族族人關於製陶的方法,並參考其他南島語族的製陶技法,開始著手從事陶藝創作。雷斌自學多年後,其技藝臻至成熟精湛。

2023-11-01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中國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晚商周初之際,就有璽印的使用。漢代隸書在印面的表現上高度保留秦代小篆的文字之美,是中國篆刻史上的第一個黃金時代。歷經一千多年來到元末,有王冕以花乳石治印;兩百年後,明代蘇州人文彭文三橋又以處州(浙江境內)燈光凍治印,開啟了石印風氣之先,弟子何震發揚光大成為「徽派」之宗,此後便蔚為時尚,四百年間由「西冷八家」的浙派開創局面,隨後皖派繼起且後來居上,將篆刻藝術帶入空前的黃金時代。(參考來源:崔仁慧,《印海博藝:廖德良印鈕藝術與篆刻名家選粹》,P4。)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