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膠似「漆」薪火傳

臺中市東區

漆藝-賴作明

漆藝-賴作明

臺中市東區

如膠似「漆」薪火傳

漆藝-賴作明

2023-11-01

賴作明先生是台中市漆藝領域的重要代表,他具備豐富的家學淵源,師承其父賴高山,並且長期將漆藝技術傳承給後輩,形成了當地特色的流派。在本市傳統藝術審議委員會的評定下,他的作品被譽為具備漆器之色彩與形制之美,具有藝術性的價值。他在漆藝技法方面經過多年的磨練與創新,展現出獨特的手法與技巧,形成了特殊的藝術風格。

賴作明先生的登錄保存,不僅是對他個人藝術成就的肯定,也是對台中市漆工藝這項傳統工藝的保護與傳承。他的作品不僅是藝術的展現,更是對漆工藝歷史與文化價值的見證,為本地區的藝術傳統增添了璀璨的一筆。

漆工藝在台中市歷史悠久,最早始於1916年,當時日本人在新富町設立了「山中工藝所」,開啟了漆器技藝的傳習之路。漆器的歷史可以追溯至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時期,並且在明代已有詳細的技法記載,顯示出漆器工藝的悠久歷史與文化價值。

相關文章

2023-11-10

李清榮匠師習藝融合了金門、臺南、臺北等地糊紙傳統技術,優良技藝成為匠師仿效風格特色。李清榮匠師因應民間社會就建醮、法事、喪葬、歲時等需求進行糊紙製作,其中特別是大士爺等神像人物像的風格及技法最具特色。李清榮匠師的糊紙製作,不僅作工精細同時講求立體感,透過豐富的紙材運用及人物肢體角度的裝置,發展成為具備獨特個人特徵的糊紙風格。

2023-11-10

保存者生平或保存團體創立沿革 魯凱族編織保存者杜夏連於1947年5月10日出生於屏東縣瑪家鄉。習藝過程 由於部落中的學習並不是藉由文字所習得的知識,很大的一部分是透過手做、口述及日常生活中所營造出來的情境,並加以學習的過程,杜夏連從小向母親學習編織,家人的編織用具皆出自於她的手。杜夏連精通編織、珠繡、縫紉與月桃葉等魯凱族傳統工藝,其作品的表現形式呈現出原住民的素樸質感。平常會以講師的身分,參加公部門委託辦理的魯凱族部落編織人才培力訓練課程,為延續魯凱族編制技藝盡一份心力。

2023-11-01

在過去對外交通不便,傳統自給自足的泰雅族社會當中,日常生活所需的用品一切皆須自己動手做,而在生活工藝之製作上,男女有別。織布工藝是傳統生活中婦女所必備的技能之一。而除此之外的工藝製作,幾全由男性為之。 台灣地區主要由漳州、泉州移民組成,他們將福建地方的風俗和生活習慣帶入台灣,其中包括了纏花這種傳統手工藝。在廈門地區,纏花工藝至今仍然存在。早期,台灣婦女將纏花製作視為一種副業,並在婚嫁場合中使用,後來逐漸普及至日常生活和宗教儀式中。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