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裡求生的傳奇

臺北市萬華區

印鈕-廖德良

印鈕-廖德良

臺北市萬華區

石裡求生的傳奇

印鈕-廖德良

2023-11-01

中國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晚商周初之際,就有璽印的使用。漢代隸書在印面的表現上高度保留秦代小篆的文字之美,是中國篆刻史上的第一個黃金時代。歷經一千多年來到元末,有王冕以花乳石治印;兩百年後,明代蘇州人文彭文三橋又以處州(浙江境內)燈光凍治印,開啟了石印風氣之先,弟子何震發揚光大成為「徽派」之宗,此後便蔚為時尚,四百年間由「西冷八家」的浙派開創局面,隨後皖派繼起且後來居上,將篆刻藝術帶入空前的黃金時代。(參考來源:崔仁慧,《印海博藝:廖德良印鈕藝術與篆刻名家選粹》,P4。)

作品講究觸感、圓潤,具藝術性、特殊性,素有「廖一刀」之名。能把印鈕藝術表現俐落大方,渾然樸拙中呈現磅礡的氣勢。印鈕雕刻屬精緻雕刻一類,材料少雕刻者也少,全台僅剩餘一人從事,亟待保存。

相關文章

2023-11-09

高啓舜生於1964年,是臺南府城頂大道的居民。起初,他專注於傳統彩繪藝術的發展,但在2003年,他轉向投入傳統紙帽的創作。他的參賽作品屢次獲得優異成績。他的作品風格多元,具有立體造型、多層次裝飾、精緻的粉線做工等特點,簡約而高貴,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他注重神明紙帽的規制與禮制,既保留傳統表現方式,又進行考證和創新改革。他將現代設計觀念融入製作工法中,使用了紙帽內襯網紗、雙紙結合,並運用CAD繪圖和雷射切割等現代技術。他的作品具有特殊性,無需師傅指導,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成為府城紙帽製作中的重要代表者。

2023-11-09

陳培澤藝師秉持玉雕「隨物賦形」、「契會自然」的工藝法則,廣泛以各種玉、石為素材,舉凡蟲魚鳥獸、神佛人物、花卉瓜果、器皿禮器,均能以傳統的表現方式,並能融入現代藝術思潮,亦著力於本土與原住民題材之研究挖掘。其作品受到博物館收藏,具有藝術性、特殊性及地方性。華夏文明中治玉工藝源遠流長,在歷史上各文明的工藝品類中,治玉工藝技藝高操,獨樹一幟,且形成華夏文明中一個重要的文化體系。台灣當代玉石工藝自民國50年代開始發展,60、70年代達至巔峰,之後走向沒落。現今擁有傳統玉石雕琢技能的藝師已逐漸凋零。

2023-11-08

王賢民藝師的戧金技法在台灣相當罕見,而他專精於這門技藝。他的技法融合了平刀、圓刀、鉤刀、斜刀、針刀等各種工具,並運用貼金、摻金、柔推等技巧,使得他的技法非常熟練。他具備創造新技法的能力,能夠應用各種材料進行創作。他的作品包括平面和立體雕塑,主題多以台灣本土常見的花卉、鳥類、民俗或吉祥圖騰為主,呈現出濃厚的地方特色。這些作品不僅具有地方色彩,還在藝術價值上獨步於其他台灣的漆工藝師。由於他的戧金技法非常獨特,他的作品在台灣的傳統漆工藝中佔有重要地位。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