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新北市三重區

剪紙-李煥章

剪紙-李煥章

新北市三重區

人間百年筆陣

剪紙-李煥章

2023-11-01

李煥章先生之剪紙,形象造型及文飾皆承續傳統農村的手藝,樸實簡練、玲瓏剔透,蘊涵豐富多樣的文化脈絡,作品兼具北方渾厚、南方秀逸之藝術風格,具藝術性。自幼熟讀詩書,對套色剪紙、點(染)色剪紙、襯色剪紙、填色剪紙、分色剪紙、折疊剪紙、創意剪紙無不精通,亦擅長於折疊團花、連續幾何形纏花,以及對稱的摺紙剪花,刀法俐落,具特殊性。

早年在山東家鄉從事剪紙工作,來臺後更不斷蒐集資料,豐富創作主題,深具傳統藝術領域之價值與地方色彩,具地方性。融合大陸北方民藝傳統及現代技法題材之大成,努力精進而不自滯,將剪紙的形、神、意、藝發揮得淋漓盡致;且能堅持不離傳統與不斷創新,因緣於臺灣風土人情而自成一格,為臺灣剪紙之佼佼者,曾獲頒教育部「教育文化獎章」等多項殊榮。長年從事剪藝創作教學,傳承技藝不遺餘力,率先開發新題材與多樣表現方法,將北方剪紙在臺灣發揚光大。近年創作「百福圖」、「萬壽無疆」、「清明上河圖」與「八十七神仙卷」等巨幅剪紙畫堪稱經典之作。

相關文章

2023-11-01

纏花,是一門結合剪紙、編織和刺繡的傳統工藝技術,在台灣具有深厚的歷史和文化背景。雖然官方史料中對其起源並無詳細記載,但根據部分地方志、民俗研究和耆老口述,推斷出台灣最早在清代已經有纏花工藝的存在。這種技藝被視為一般的民間工藝,具有地域性特色。 台灣地區主要由漳州、泉州移民組成,他們將福建地方的風俗和生活習慣帶入台灣,其中包括了纏花這種傳統手工藝。在廈門地區,纏花工藝至今仍然存在。早期,台灣婦女將纏花製作視為一種副業,並在婚嫁場合中使用,後來逐漸普及至日常生活和宗教儀式中。

2023-11-09

蔡明堂的作品被廣泛應用在知名的公廟,例如朝天宮、慈誠宮、保安宮等,這些作品不僅顯著地反映了特定族群或地方的生活特色,而且具有代表性。他的技術不僅局限於錫器,還包括銅和鐵等金屬材料的施作,展現了他多才多藝的一面。蔡明堂的創作豐富多樣,為台灣的金屬工藝增添了獨特的藝術價值。蔡明堂是的作品不僅具有高度的美感,而且展現了他精湛的技藝和對古老錫器製作技術的傳承。他來自一個錫器製作世家,並且繼承了家傳的工藝流派。他擅長保存並應用古老的「入銅」技術,並將其結合到錫銅工藝中。

2023-11-08

1979年,在臺北市「華山佛俱店」當學徒,拜林丹明為師,當時店裡有很多系的師父來幫忙,以福州派為主,丁宗華有向師父們請教,並在學習過程中融合其他派系,所以學習得比較多元。丁宗華先生具有木雕、彩繪、粉線雕等多方面工藝能力,具神像雕刻傳統手法精湛,並學習粉線、漆線技巧,從畫稿、雕刻、粉彩等皆兼擅包含入神式,粧佛過程皆可獨立完成。丁宗華先生積極參與至學校及單位工藝推廣及教育,具有傳習的能力與意願。丁宗華迄今從事粧佛工藝已逾40年,並曾參與宮廟的神像修復與整修工作,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