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班公宴靈魂人物之一

彰化縣鹿港鎮

傳統木雕-施鎮洋

傳統木雕-施鎮洋

彰化縣鹿港鎮

魯班公宴靈魂人物之一

傳統木雕-施鎮洋

2023-11-01

施鎮洋先生是鹿港小鎮的木雕技術保存者,他來自雕刻世家,具有扎實的傳統木雕技藝。他熟稔大木、小木、鑿花技巧,並且能夠巧妙地將泉州傳統雕法與鹿港風味相結合,使他的作品充滿了文化內涵,細膩圓融。

施鎮洋不僅僅是一位技術嫻熟的木雕師傅,更是一位具有豐富創意和想像力的藝術家。他不拘泥於傳統,能夠擴展自己的雕刻空間,並且在木頭中找尋靈感,構思各種題材。這種多樣性和多元性的木雕技藝與文化內容已經成為他生活哲學的一部分。

施鎮洋曾參與過許多知名廟宇的修建工程,並且多年來不私藏傳統技藝,積極將木雕工藝傳承下去。在1992年,他獲得教育部民族藝術薪傳獎的肯定,為鹿港小鎮帶來了光榮。他的師承譜系包括施坤玉(已故)、吳適為、羅又睿、施懿紋等,這些師承關係使他擁有了優秀的木雕技藝基礎。

鹿港在清道光年間成為了台灣中部的登陸經營墾殖據點,並吸引了定居鹿港的移民,尤其是來自泉州蚶江的移民。這些移民帶來了貿易活動,並重視當地寺廟建築的發展,聘請泉州匠師來台灣建造寺廟,帶動了雕刻和彩繪技藝的興起。

在日治時期,鹿港的家具業開始蓬勃發展,被稱為「頂角吳隨意,下角蔡義和」。日本商人引進了井波雕,並教導當地的師傅製作家具附件欄間,這成為了當地的熱門行業,許多工廠以生產外銷到日本的欄間為主要業務。這一時期的木工藝迅速發展,培養了許多優秀的雕刻人才。

至今,鹿港仍然擁有豐富的木工藝傳統,並以供奉「魯班公」為信仰。當地組織了「小木花匠團錦森興」的神明會,每年舉行祭祖、繞境和「魯班公宴」等工藝華會,這表明木工藝在當地的發展和規模。這些木工藝師們繼承了傳統技術,並將其發展成當代藝術創作,保持著傳統木工藝的繁榮。

相關文章

2023-11-10

林秀鳳女士民國60年進入南投縣工藝研習所學習竹編,自民國64年起任職於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至107年退休。期間致力於竹編技藝保存、竹編技術開發研究、竹編工藝人才培訓等,熟知並能正確體現該登錄項目之知識、技藝及文化表現形式。林秀鳳女士於竹藝領域深耕40餘年,不僅擅長傳統竹編技藝,亦著書立言,以教學、出版、展覽、進軍國際等方式,傳承傳統竹編工藝,具該登錄項目之傳習能力及意願。林秀鳳女士在竹編知識、文化表現形式、傳習能力意願、竹藝推廣各個面向,皆出類拔萃,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2023-11-08

林喜美女士擅長賽德克族傳統織布工藝,其技藝精湛,精熟各種基本技法,進而出神入化,精巧地將平織、緯挑、經挑融合,且能依據族群部落的慣習,巧妙創新,展現賽德克族織布文化;亦熟稔傳統苧麻線材產製工序,包含剝麻、染煮、捻紗等過程。林喜美女士曾擔任多所大學原住民族文化、織布課程講師,熟知並能正確體現賽德克族傳統織布工藝之知識、技藝及文化表現形式,並具該登錄項目之傳習能力及意願。林喜美女士長年居於部落,傳統織布技藝承繼部落耆老而來,長時間學習、研究、創新,為族群內具代表性之織藝保存者,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2023-11-08

王賢民藝師的戧金技法在台灣相當罕見,而他專精於這門技藝。他的技法融合了平刀、圓刀、鉤刀、斜刀、針刀等各種工具,並運用貼金、摻金、柔推等技巧,使得他的技法非常熟練。他具備創造新技法的能力,能夠應用各種材料進行創作。他的作品包括平面和立體雕塑,主題多以台灣本土常見的花卉、鳥類、民俗或吉祥圖騰為主,呈現出濃厚的地方特色。這些作品不僅具有地方色彩,還在藝術價值上獨步於其他台灣的漆工藝師。由於他的戧金技法非常獨特,他的作品在台灣的傳統漆工藝中佔有重要地位。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