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具特色之祭典儀式

澎湖縣馬公市,澎湖縣西嶼鄉,澎湖縣望安鄉,澎湖縣七美鄉,澎湖縣白沙鄉,澎湖縣湖西鄉

澎湖小法祭祀科儀

澎湖小法祭祀科儀

澎湖縣馬公市,澎湖縣西嶼鄉,澎湖縣望安鄉,澎湖縣七美鄉,澎湖縣白沙鄉,澎湖縣湖西鄉

獨具特色之祭典儀式

澎湖小法祭祀科儀

2023-10-13

當先民開拓澎湖之際,道教亦隨之傳入。澎湖縣廟宇法師派別有普庵派、閭山派、疑似摩尼派三派,小法與乩童均為廟宇最基本且最密切的神職人員,小法祭祀科儀為宮廟各種神明慶典、廟會表演重要儀式,為本縣民間獨具特色之祭典儀式。


「澎湖小法祭祀科儀」雖來自原鄉,但在澎湖各宮廟裡,隨著年度固定的祭祀和配合宮廟的各類活動,已然傳承數百年,不論是普庵派、閭山派、或者疑似為摩尼派的三個系統,於此一一被延續,透過祭祀科儀,澎湖小法仍然完全保留其傳統性,且在宮廟文化中占有相當崇高的地位。

2.澎湖宮廟眾多,小法系統雖全為上述三系統,但在各自發展的脈絡上,有其特色,各種法事和大型活動上,呈現在地色彩,諸如王爺信仰的迎王、送王;宮廟修建的入火、出火等。不但延續傳統的科儀,也有地方運作上的特殊作法,形諸於外的則從法服的搭配穿著,到法器上的應用,其地方性的特色和價值不言可喻。

「澎湖小法祭祀科儀」有其發展背景,各系統派別在各村發展上固然有其脈絡,但也有部分因故而停輟,再求助別村別派傳習。因此,有淵源深而傳承遠的眾多宮廟小法祭祀科儀,也有半途改絃而豐富了演變事蹟者,構築成一種既單純又時出成規的演化現象,其歷史性值得深入探討和記錄。

「澎湖小法祭祀科儀」是為廣大的信眾與他們信仰的神祇而服務,其傳承和科儀皆有定規,但在澎湖宮廟的演化與廟會活動的多樣性,使之結合成相當具有文化性的體質,無論在送王或者宮廟入火等大型活動的祭祀上,皆有繁複的儀式與豐富的詮釋,構築成十分可觀的「澎湖小法祭祀科儀」文化。

相關文章

2023-11-14

金湖五呂地區的呂氏宗親早年為團結宗誼且五呂聚落的主要信仰神明都是王爺之故,因此,五鄉遂於每年金王爺聖誕聯境建醮慶祝,並出巡鎮營祐保闔境平安。五呂聚落有各自的主祀神,西村是林府王爺,東村是森府王爺,土樓是池府王爺,庵邊是許府王爺,西埔是蘇府王爺,而各宮廟王爺聖誕各自於各村落建醮慶祝。由呂舟生所撰慶神會緣起推測可能是1946年開始,進行到第三年金府王爺由東村迎回奉祀,隔年(1938)受到戰亂影響停止。四、五年後才得以將金府王爺送到西埔。五鄉慶神會明訂「有演戲,才有過鬮」之輪值原則。勘亂時期,禁止戲劇公演。政治因素延宕慶神會,金府王爺因此由東村奉祀十數年。直到1970年建醮申請獲准,又請到戲班,遂由西埔值年舉辦慶神聯會。此後都年年順利如期舉行。

2023-11-03

這個曲藝團體源自於府城祭孔釋奠儀節,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曲藝表演。這些曲目是集眾人智慧所成,具有特殊性,並且在台灣擁有全台首學的歷史地位和背景,這顯示了該團體傳承至今的地方性特質。台南市文廟樂局以成書院為基礎,發展了具有一定藝術性的十三音藝術。該團的樂員技巧整齊,達到了較高水準,並擁有能夠體現這項傳統藝術的物件,如樂譜和樂器。樂譜豐富,樂器種類多樣,這些物件本身就具有藝術價值。曲調方面,既有自創的元素,也有傳承的元素,而且該團定期傳授技藝給後進樂手,是台南文廟祭孔儀式中不可或缺的司樂,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地方性特色。團員們的合作默契和專業技巧使得他們的演奏技巧整齊,能夠充分展現府城孔廟儀式音樂的質樸性,並且能夠表現出特殊儀節的音樂特色。他們的技法非常優秀,能夠生動地呈現府城孔廟儀式音樂的特色。

2023-11-07

彭繡靜藝師是亂彈戲曲領域的傑出藝人,她具備精湛的技藝,並長期從事亂彈戲曲的表演。在台灣各地的民間子弟社團和學校社團中,她積極傳承亂彈戲曲的藝術,展現出她具有傳承這項文化遺產的意願和能力。考慮到亂彈戲曲正面臨失傳的危機,應該予以登錄保存和維護,以保護這項珍貴的台灣傳統藝術。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