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管子弟傳承戲曲藝術

臺北市大同區

台北靈安社神將陣頭

台北靈安社神將陣頭

臺北市大同區

北管子弟傳承戲曲藝術

台北靈安社神將陣頭

2023-10-13

清同治十年(西元1871年),為配合台北稻江霞海城隍老爺的祭祀活動,大稻埕地區從商的信徒們集資,赴大陸福建福州恭塑謝、范二將軍神將,組成靈安社。(吳亞梅(1987),「靈安社一一八年記」。民俗曲藝,第47期,頁26)

台北靈安社謝范二將軍平日供奉於台北霞海城隍廟內,至清末迄今每年農曆五月十三日皆擔任霞海城隍輿前開路壓陣北管社,謝范二將軍老祖為北台灣開光最久的神將,迄今已一百四十一年,也是臺北市現存歷史最悠久北管子弟團體。 謝范二將軍將軍分別名為謝必安及范無救,台北霞海城隍廟內靈安社謝范二將軍神龕外兩副對聯分別為「必難瞞我善惡正邪皆立判,安得欺人是非曲直總先知」及「無須奸宄到此門來他戰慄,救應忠良隨何處去我扶持」,第一個字即分別為「必、安、無、救」四個字。

台北靈安社成立於清同治10年(西元1871年),為臺北大稻埕八大軒社中最早成立之軒社,迄今已有141年之歷史。

神將陣頭包括謝、范二將軍與文、武二判官,不僅造型獨特、且其出陣儀式、配帶物件與藝員衣著等,均具典範性效用。

台北靈安社是廟會活動的重要支援性組織,出動神將陣頭,結合各寺廟之神明祭典,是形成本市民間風俗信仰活動不可或缺的要素。

具備傳統性、地方性、歷史性、文化性以及典範性,台北靈安社不僅將相關文物保存良好,並具傳習功能及適任保存工作,確實值得登錄保存。

相關文章

2023-11-07

慶和軒成立於民國88年(1999),團內的19位成員來自嘉義布袋地區,大多從事服務業、自由業和漁業相關工作。慶和軒的師承源自於早期的北管團體梨春園,陳助麟和陳國梁是梨春園的重要人物。陳助麟擅長絃樂和打鼓,技藝多才,是梨春園的頭手鼓和頭手絃樂手,對於戲曲的唱唸也非常熟練。而陳國梁是梨春園的主要演唱者之一,同時也是梨春園的館主,他在絃樂、吹樂和打樂方面都有涉獵。

2023-10-13

野柳位於新北市北端,依山傍海,是一個突出海面的岬角,清代以來自福建漳州沿海一帶的移民以野柳岬為天然屏障,以捕魚為生。 野柳「保安宮」位於野柳漁港旁,祀奉「開漳聖王」、「媽祖」、「周倉爺」和「土地公」等神明,數百年來導引著漁船平安進出野柳漁港,亦是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相傳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野柳居民在外海捕漁,海上突然出現一艘船,上頭載滿了建材,但船上無人,經登船只發現神像一尊,漁民便將船隻引回野柳,並為其尋覓居所,選定了保安宮現址(野柳港邊),並以船上的建材與海邊咕咾石築廟供奉,希望時時保祐漁船出入平安,故名保安宮。民眾為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每年農曆正月15日元宵節當天,野柳「保安宮」則結合當地廟宇神尊、神轎舉辦一年一度盛大的淨港巡洋活動,以祈海不揚波,人船平安、漁獲滿艙,海財大進。

2023-11-03

在泰雅族的傳統中,口述歷史和文化被稱為"Lmuhuw",意為"穿梭"或"穿引",這是一種透過特定的口語敘述和歌謠吟唱方式來傳承泰雅族的起源、部落文學、部落遷徙史、家族系譜和規訓、族群知識以及習俗等歷史和記憶的傳統方式。Lmuhuw也在泰雅族社會的日常運作和傳承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被用於談判、提親等重要場合,是維繫泰雅族社會運作和文化傳承的關鍵工具。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