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親謁母,群聚一堂

花蓮縣吉安鄉

聖地慈惠堂總堂開堂紀念日

聖地慈惠堂總堂開堂紀念日

花蓮縣吉安鄉

省親謁母,群聚一堂

聖地慈惠堂總堂開堂紀念日

2023-10-13

歲次乙酉年(民國34年),10月25日台灣光復後,瘟疫四起,民不聊生,又逢三期末劫,況西方風氣與物質漸漸趁虛入侵,誘惑人心,瑤池金母觀滾滾紅塵火宅,墜之甚易,出之甚難,若無慧力何能解脫輪迴之苦!乃於歲次戊子年(民國37年)農曆六月初三日普渡勝會,瑤池金母大發慈悲,救苦救難,在仙佛神聖諸高真護衛之下;聖駕下凡,發祥於花蓮市郊田浦荒野丘地的一間小茅屋中,廣收50位契子女,大顯母道,曉諭世人,造德修身,遵言向善,奉道而行,持戒以修,勤積公德,以化除劫難,共登瑤池仙境,風範光照人間。 註:以上文字參自「花蓮聖地慈惠堂總堂簡介」

慈惠堂瑤池金母信仰以花蓮為發祥地,再傳布至其他縣市,乃是從臺灣東部傳往西部的宗教特例,具地方性。保有傳統祭儀,儀式相當莊嚴繁複,具文化性與特殊性。 金母信仰非歷史事件所造成,而是經金母下凡顯靈而成為重要的信仰原理。慈惠堂總堂係各分堂重要儀式源頭,具典範性。

相關文章

2023-11-14

東隆宮主祀溫府千歲,相傳大約在清康熙45年,由先民攜香火隨祀,因神威顯赫,有求必應,故興廟永祀。初建於「舊東港」故地,因山洪汜濫沖毀廟基,遷至「太監府」,後又颱風巨浪刮失,再次以海上漂來木材遷建至現今所在地建廟。 東隆宮一樓主祀溫府千歲,二樓奉祀倉頡和孔孟,三樓則奉祀玉皇上帝及南北斗星君、太上老君 、魚籃觀音、及值年太歲。 東隆宮的建築,首見三川牌樓,雕作幅巨,剪黏工緻,金箔層疊,夜幕中更顯耀眼。廟殿主體為三殿五門,南式翹脊,重簷聳立。雖是重建,但內室仍保留清領時期格局,神龕木作刀落栩生,翻天仰地,百年金身高坐,香煙嬝繞,佑民護境,千秋俎豆,楹聯書體、款款撰揮,處處皆可停步欣賞民間工匠傳統藝術之美。 東隆宮為東港的信仰中心,主祀溫府千歲,相傳溫府千歲姓溫名鴻,字德修,生於隋煬帝大業5年(西元609年),山東省濟南府歷城縣白馬巷人,適逢唐代貞觀年間,太宗李世民微服出遊,溫鴻捨身救駕有功遇險的皇帝,獲親賜進士出身,一起救駕的36人也一併賜封進士並義結金蘭,隨後36進士奉旨巡行天下不幸出海觸礁沉船同時罹難,太宗痛失功臣,信其成神之說,追封「代天巡狩」,是航海保護神,並建巨舶,王船上御書「遊府吃府,遊縣吃縣」。

2023-11-02

巫明霞女士是一位生長於戲曲世家的藝術家,從小學習了漢文、南管戲、京劇、歌仔戲等傳統戲曲,並在外台戲、內台戲、電影、電視等表演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她的演技精湛,勇於創新,展現出獨特的演藝才華,使得歌仔戲呈現豐富多樣的藝術價值,具有高度的藝術性。

2023-11-03

雅正齋相傳距今兩百多年,但確切時間有資料可尋者應在較晚期之後約大正10年(西元1921年至西元1931年),是雅正齋的全盛時期,館址設於主持人黃殷萍泉州街之住宅,民國39年(西元1950年)館遷至天后宮;民國45年(西元1956年)曾一度中斷而解散,至民國54年(西元1965年)重新落腳於鹿港新祖宮,民國69年(西元1980年)館址遷至中山堂老人會館至今。本縣南音文化傳承之重要標竿,極具有地方特色,值得登錄為本縣「傳統藝術」團體。聚英社在本縣南音文化傳承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成為當地南管音樂的代表性團體。這支樂團具有深厚的地方特色,展現了當地南音文化的獨特魅力。因其對於傳統南管音樂的貢獻,鹿港聚英社南管樂團被譽為本縣「傳統藝術」團體,得以延續並傳承南管音樂的精髓。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