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祭典除夕頭香爐團拜

新北市三峽區

新莊地藏庵文武大眾爺祭典

新莊地藏庵文武大眾爺祭典

新北市三峽區

新春祭典除夕頭香爐團拜

新莊地藏庵文武大眾爺祭典

2023-10-13

新莊大眾廟是以「祭厲求平安」的原因創建,不過因各種靈驗事蹟和歷來地方上許多領導人物的參與,而成為新莊最興盛的香火廟之一。加上新莊地區都市面貌的逐漸更新,地藏庵附近也早已不再有荒塚野地的景觀;近年來,農曆五月初一的文武大眾爺祭典,更成為北臺灣最熱鬧的民俗盛事之一。

目前資料中記載遶境活動最早始於明治四十五年(1912年)俊賢堂成立之時展開第一次具規模性的遶境活動,不過在日本時代《臺北庁庄寺廟宇関スル調査》中寫道:「明治四十三年舊五月一日之大祭節,以百數十圓於福州新購入大、小之人形物,加入祭典日行列為餘興,人在其內舞動行進,有數十人結會,並於祭典時募集資金支應。」

此為辜顯榮致贈地藏庵之范謝將軍老祖的記實,由此可知,地藏庵可能於俊賢堂成立之前已有遶境活動,迨至明治四十五年(1912年)俊賢堂成立,始具規模。

而大正元年(1912年)地方士紳為了擴大文武大眾老爺聖誕祭典遶境之需求,成立俊賢堂,主要發起人有張長懋、張角、杜逢時、李登國、洪其山、陳火寅等二十餘人。 俊賢堂成立初期以「十二結」為組織,分別為「天、地、日、月、山、川、河、嶽、風、與、雷、電」字號,各結選出爐主負責該年度遶境「撿緣錢」之責任。

此十二結中新莊街內佔十結,中港厝為「電」字號,頭前庄為「嶽」字號,此組織持續運作至約民國六十三年(1974年)分區遶境後,才打破各結之組織。臺灣光復後則改由各里里長收取緣錢,而遶境費用支出即以該年度向各家戶所收取之緣錢張羅遶境事宜,民國九十年(2001年)起改由地藏庵補助費用予各組俊賢堂,結束為期九十餘年撿緣錢之慣習。

相關文章

2023-11-07

林口樂林園是一個成立於日昭和元年(1926年)的北管子弟社團,具有悠久的歷史。林口樂林園的社員具有習北管西皮和福路兩類曲藝的技能,並且精湛地表現北管技藝特色。該團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培育在地子弟傳習北管曲藝,並持續傳承九代北管子弟,保有固定的教學和演出活動。樂林園的組織運作健全,擁有固定的曲館和財產,並且在營運方面狀況良好。此外,該社團還保存著豐富的北管文物,包括曲譜、劇本、彩旗、彩牌、樂器等,符合登錄傳統表演藝術文化資產的各項基準和條件。

2023-11-08

曲敬瑜為復興劇校第一期生,分科時先分在青衣花旦組,兼演小生,與丁春榮學習《霓虹關》。後改老生,師從張鳴福、周正榮、曹曾喜、關文蔚、牟金鐸,習得《轅門斬子》、《戰樊城》、《魚腸劍》、《武家坡》、《四郎探母》等劇。 進復興劇團後,繼續向張慧鳴、張鴻福請益,學習《硃砂記》。 後因劇團演出考量,開始兼演老旦,向王鳴永、馬元亮學習《三進士》等劇,亦向王晶華請益許多老旦傳統新編劇目,如《岳母刺字》等,曾演出《楊門女將》等劇。

2023-11-10

「梧棲走大轎」和一般民俗活動不同,只在媽祖遶境或進香活動時,各個廟宇回來競跑進廟的儀式;在臺灣地區相當少見,也作為各宮廟競爭的活動。「走大轎」儀式最早的發展區域是梧棲老街區,後來逐漸形成整個梧棲區的祭典儀式,但由於是依附在神明遶境或進香的活動之中,每次走大轎的規模與時間無固定的模式,但此項儀式為全國唯一,具有其特殊性。而早期梧棲街區廟宇扛大轎並無所謂的「踏腳步」,主要就是以走大轎來進行,所謂的走大轎,就是由扛轎子的人,將轎子扛起,然後急速往前奔跑,在廟前或對方轎子前,所有扛轎者向後轉180度,再衝回起步處,有時一組人連續跑了數趟,有時會更換扛轎者,然後繼續奔跑,直到大家願意停止。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