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在地社頭遶境祈福

桃園市大溪區

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慶典

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慶典

桃園市大溪區

與在地社頭遶境祈福

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慶典

2023-10-13

大溪普濟堂原本鸞堂信仰中的扶鸞儀式約在昭和初年(1926)結束,普濟堂開始朝向公眾廟宇發展,並透過每年農曆6月24日的遶境儀式不斷擴張其影響力及信仰圈,成為大溪區及復興區重要的神明信仰,這項遶行範圍廣及兩個行政區域的神明遶庄儀式,更是全區每年最重要的宗教慶典活動。

普濟堂遶境儀式與大溪地方居民自主成立的社頭組織一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樟腦業沒落以後,大溪在地知名實業家簡阿牛與其他股東呂建邦等,前往九份開採金礦,後來因無法順利尋得礦脈,這群到九份開採金礦的大溪人,請關聖帝君去點坑位,果然一點就中得金無數,幫助這群投資者、工頭及工人採金致富。這些外出工作的大溪人,為了感念關聖帝君的保佑,股東之一黃丙南,向一同前往九份採金者集資為關聖帝君建神轎,並在大正6年(1917)組成同人社參與遶境,雖然普濟堂早在大正3年(1914)就已開始在關聖帝君聖誕日舉行遶境儀式,但一直要到同人社加入後,才引起街上各行各業人的重視,在同人社成立後沒多久,大溪地區共成立8個以職業、聚落為成立基礎的社頭;三層新勝社、興安社、永福永安社、協義社、三層福安社、大有社、永福同義社、共義團等8個社頭參與遶境儀式,連同較早成立的同人社及樂安社,和陸續成立的樂豳社、農作團、慶安社、慶義社等,僅在日據期間,大溪地區就成立了15個社頭參與這項盛事。時至今日,大溪全鎮共成立了32個社頭參與普濟堂關聖帝君遶境儀式,按普濟堂所公佈的社頭排序表如下:同人社、大有社、興安社、協義社、慶安社、樂安社、慶義社、新勝社、共義團、福安社、永安社、農作團、仁安社、同義社、樂豳社、農友團、聯合西樂隊、振興社、大溪聖母會、老人會、聯聲西樂隊、鎮豐社、同義堂、東興社、金鴻慈惠堂、一心社、百吉慈惠堂、溪洲忠義堂、帝君會、人人社、玄元社、溪洲福山巖。

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信仰,象徵著大溪鎮民從過往以家族及血緣做為認同基礎的型式,轉型為對大溪這塊土地及地方人際網絡的認同與支持。大力支持普濟堂立廟及參與廟務的仕紳們,雖來自不同的家族,但因彼此在事業上、生意上及支持公益事務上互動密切,進而大力支持具商人守護神性格的關聖帝君信仰,此舉不但重組地方人際脈絡連結,更建立在地居民對於大溪這塊土地的認同,這個轉變過程即是過去臺灣社會移民者重血緣、在地人重地緣的典型。

相關文章

2023-11-14

安平城隍廟創設於清乾隆年間,為安平四大公廟之一,每年七月的城隍廟公普皆由各角頭廟輪流擔任主普,俟公普完畢,其餘角頭廟始進行私普,當地自古即有「城隍廟無普,無人敢普」之俗諺,民俗傳承迄今,至少已一百多年,安平由原先之六角頭增為十角頭,各角頭廟輪流擔任城隍廟公普的模式仍持續而未中斷,普度前之放水燈、山燈、走赦馬、牽水車藏 等儀式內涵豐富,深具在地脈絡。

2023-11-14

Miatungusu(聖貝祭)是拉阿魯哇族最重要祭典,內容與早期文獻紀錄吻合,具有傳統性與歷史性。此祭典藉由儀式及歌舞再現歷史,不僅顯示聖貝(代表祖靈)的神聖性,亦於儀式中再現族群遷徙歷史,更反映了拉阿魯哇族社會制度、狩獵、出草、飲食、歌謠與舞蹈,具文化性。族人及各家族均參與儀式及活動,凝聚族人向心力及認同,具典範性。

2023-11-03

九龍殿宋江陣為西港香及蕭壠香重要武陣之一,九龍殿宋江陣發展,主要支撐因素為歷史背景、地理、宗教、血緣等,而其成立的目的乃是為了護衛九龍殿主神謝府元帥聖駕。該宋江陣是九龍殿神明的駕前護衛,陣式武術、兵器對打、雙手連環皆訓練有素,於九龍殿神明廟會活動中是不可缺少,所以九龍殿宋江陣的成立最主要南勢是宗教信仰中心需要而成立的。目前以參加每三年一科的西港仔香而籌組。 陣式有1.發彩2.拋箍3.請圈4.拜禮5.開城門6.龍捲水7.穿心8.個人兵器9.蜈蚣陣10.蜘蛛結網11.雙人兵器12.八卦陣13.七星陣14.拜禮;自該陣拳種來由來看,該陣傳習套路有春桃鶴、羅漢鶴、綑花散寺、 飛鶴拳及梅花拳。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