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徒赤腳踏萬斤炭火祈福

宜蘭縣五結鄉

二結王公過火

二結王公過火

宜蘭縣五結鄉

信徒赤腳踏萬斤炭火祈福

二結王公過火

2023-10-13

二結王公廟肇基於漢人拓墾蘭陽平原之初,其神名「古公三王」,乃中國福建漳浦湖西坑之地方神祇,為奉祀南宋末年抵抗蒙古犧牲的三位義士。清乾隆51年,先賢廖地捧奉古公三王本尊渡海來臺,奉祀於噶瑪蘭之濁水溪(今蘭陽溪)南畔的二結庄。

二結位於蘭陽平原的中心點,是南北往來要津;蘭地開闢之初,蠻煙瘴癘,妖邪橫行,古公三王以醫藥、堪輿、道法之術,為墾眾施藥醫病、分金點穴、降妖伏魔、消災解厄。二結王公之神能,因應開墾社會生活之所需,尤其是特殊的「武轎觀輦」辦事方式,神威遠播,二結王公廟旣為民間信仰重鎮,隨著信徒之分佈,而有全台分靈、分香廟壇之分立50多處,成為古公三王信仰開台祖廟。由於「老三王公」本尊已渡海來台,古公三王在中國並無任何分靈分廟,自然發展成為台灣特殊的古公三王民間信仰系統。而一年一度的王公千秋過火祀典儀式活動;社區居民、遊客萬人雲集,武轎發輦「掠童乩」過萬斤炭火,展現王公靈威,是台灣最壯觀盛大之廟會文化活動之一。故早期先民有「驚王公生,不驚過年」的俗諺,是比諭在二結人心內,王公生的祭典是比過年還重要,是社區每年一等一的頭項大事,也是宜蘭人的生命和願力的具體呈現。

二結王公過火儀式,依據社區90歲耆老的追憶,已超過百年以上歷史。在日本時代,依據昭和12年(1937)1月3日出版的台灣日日新報,有一則對二結王公過火的新聞報導;「羅東郡五結庄二結鎮安宮,去(上月)三十日,值主神古公三王誔辰,盛舉致祭,由祭典委員陳全、簡祠在及簡阿達諸氏,熱心鼓舞,而蘭陽三郡下諸信徒,陸續參拜。過火後,迎神輿出境,陣頭計二十餘陣,觀眾約五千名。壯丁團及青年員,出為取締交通。各回乘合車,均告滿員。其他,廟前演戲二臺,極呈熱鬧云。」由於王公生過火吸引各地無數民眾參與觀看。民國40、50年代,二結火車站,在這一天還加開臨時專車以及火車末班車,以輸送大量的「看鬧熱吃拜拜」的香客,可說是本縣一件最盛大的宗教文化祭典之一。 在2007年1月,二結王公過火,更經「國家文化總會」評選為台灣十大民俗祭典。

相關文章

2023-11-07

楊秀卿女士的說唱念歌藝術,最初是中下階層賣藝糊口的必備技能。然而,她的藝術才能在1985年被文建會所發掘,並在藝術季中獻聲。從那時起,楊女士致力於念歌藝術的傳承,已經持續了廿多年。儘管楊女士失去了雙眼的視力,她以溫柔而堅定的歌聲,見證著台灣社會的發展歷程。楊秀卿女士以她的即興念歌技巧聞名,並且致力於說唱藝術的教學和推廣。她的才華受到了眾多人的認識和激賞,並且榮獲國家薪傳獎的肯定。

2023-11-13

台灣民間如果嬰兒「度晬」都會分送親友一些小吃,例如油飯、紅蛋或蛋糕,讓大家同感喜氣;各地嬰兒度晬的禮俗,都大同小異,不過,以永康巿西勢里廣興宮(俗稱「元帥廟」)祭祀中心的西勢一帶,卻有一個很有人情味又具濃厚地域色彩的分餅習俗。 永康市西勢地區的西勢、新庄仔、番薯厝和新化區崙仔頂,是以「分水餅」的方式來慶祝嬰兒度晬。在農曆元月20日也就是福德正神以前一年中生兒子的人家,都得分送「水果餅」(俗稱「水餅」),給自己村庄的「福份」庄民品嚐,一起分享添丁的喜氣。

2023-11-13

關於炮炸寒單爺風俗的來由,民間流傳數種說法:一、寒單爺為武財神趙公明,商家以鞭炮迎接寒單爺,期許生意會益發興隆。二、寒單爺為無惡不作的地方惡霸,於元宵節接受炮炸以求「贖罪」,故寒單爺又被稱為流氓神。三、寒單爺為瘟神,人們以鞭炮驅逐之。供奉寒單爺的玄武堂堂主李建智認為,寒單爺應為武財神趙公明。約於民國38年(1949),臺東市民陳培昌、鄭藤、林國德從南部請來了寒單爺、天王君、三太子等三尊神像,供奉於陳培昌家中。寒單爺金身由信徒輪流供奉,並未建立廟宇。民國78年(1989),當年爐主李建智請回家宅供奉,設立「玄武堂」,成立管理委員會,至此寒單爺才有了固定安奉的場所。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