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現存清代廟宇建築

宜蘭縣宜蘭市

宜蘭五穀廟

宜蘭五穀廟

宜蘭縣宜蘭市

少數現存清代廟宇建築

宜蘭五穀廟

2023-10-12


除廟宇本體大部分為清咸豐八年重建後之遺構外,另有民國53年(1964)重建的鋼筋混凝土造山門及拜亭,遮雨棚與廁所、鐵皮倉庫則為近年加建,原有之兩側護龍、門屋及圍牆於民國99年間全部拆除,僅留下小部分圍牆及1座門屋、「重建先農壇碑記」石碑;另廟方重塑一個由清官鞭打春牛之塑像於廣場。

殿內在格局上除三開間外,整體空間格局可見明間較左右次間神龕內凹之「凹壽」形式,明間主祀神農大帝、左龕祀觀音佛祖、右龕祀功德主及土地神祇。

殿內可見前後點金梭柱、前後附點圓木柱、三通五瓜(童)及肥束、員光、通隨等之大構件及其簡約木雕;另殿內前側可見「彎棚」造型屋面、其餘為露明桷斜坡屋面。

殿內嘉慶壬申十七年(1812)「制器壽人」、咸豐戊午(1858)「農醫之祖」、咸豐九年(1859)「粒食開先」、光緒九年(1883)「澤普蒼生」等及明間大門上之「神農社稷神祇壇」、殿前右側咸豐八年(1858)「重建先農壇碑記」、門口之民國壬子(1972)季冬「石獅」等,皆述說著宜蘭五榖廟的經典及歷久彌新之歷史價值。

宜蘭五穀廟為噶瑪蘭廳設治初期之先農壇,主祀神農大帝,自創建以來即是宜蘭地區官方祀典廟宇之一,凡迎春、勸農、春秋常雩皆由地方官員循例舉行,同時也是本地農民重要信仰中心,是宜蘭以農業社會為主要歷史發展脈絡的重要見證,具歷史文化價值。

宜蘭五穀廟「製從其樸、料置其堅」之樸質莊嚴廟貌,反映出清代宜蘭官方祠廟特質;其位處南門外的位置乃居於宜蘭平野田疇間,座東向西的方位則反映宜蘭的地理形勢格局,均表現宜蘭以農業地景為地域風貌之特色。

宜蘭五穀廟歷史建築本體,雖歷經多次修建,大部分仍為清咸豐年間重修後之遺構,保存了當時的建築材料、營建技術及風格特色,具建築史與技術史之價值。

宜蘭五穀廟為宜蘭縣少數現存清代廟宇建築,廟內存有包括「重建先農壇碑記」石碑、匾聯、祭祀器物等豐富文物,且仍維持拜春牛、拜斗法會等傳統民俗活動,均具文化資產價值。

相關文章

2023-11-03

新北市深坑區,位於台北市東南方,北、西、南三面與台北市之南港、文山兩區為界,東與石碇為鄰;深坑四周多山,每座山地高度從300公尺至500公尺不等,景美溪流經其中;相傳清高宗二十年(西元1755年),大陸閩南地區發生了大旱災,於是泉州人許宗琴舉族渡海前來深坑墾拓,深坑本來叫做『簪纓』;後來台灣發生了番亂,但由於簪纓的地形易守而倖免,四面環山,形似坑底,所以改名為『深坑』;在日治時期已成為『深坑庄』,台灣光復後則正式列為『深坑區』。

2023-10-12

關於碧雲禪寺緣起,根據碧雲禪寺眾法師口述,蕭世源整理的《碧雲禪寺》廟誌中的記載,由於當地觀世音菩薩顯靈的傳說,於是當地信眾蔡陣、陳水、陳祿等人發起,並由信眾陳仁鑫邀請當時臺南超峰寺的住持義敏老和尚到本地看風水,爾後在大正年間,信眾們發起募捐,佛寺以俗稱「竹篙厝」的建築方式興建,材質主要是竹材和木材,並在隔年完工。

2023-11-03

旗山由於位居交通幅輳及農產富饒之地,自清朝以來便官商雲集、繁華一時。漫步在歷史與人文氣息匯集的百年山城老街,巴洛克立面裝飾的紅磚建築與砂岩堆砌的石拱亭仔腳,無不散發優雅古典的氣息,更有多棟建築物被指定為古蹟或文化資產,值得一一尋訪品味。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