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上的一齣戲

金門縣烈嶼鄉

前埔保障宮

前埔保障宮

金門縣烈嶼鄉

牆上的一齣戲

前埔保障宮

2023-10-12

前埔保障宮主祀玄天上帝,並奉祀三太公、太子爺、註生娘娘及福德正神。相傳廟宇最早起建於明朝,曾於民國20年代(1930年代)修建過,後受砲擊毀損,於民國58年(1969)重修,廟宇壁畫彩繪委由林天助匠司負責,由該次修繕捐款誌與女兒圖捐資名單得知,保障宮的捐獻者包含地方、大陸居民及海外僑民,可見戰地背景下的社群關係。

林天助(字甫臣,烈嶼中墩人,1914-1988)曾任烈嶼地區首任保長、烈嶼鄉民代表及區長、官派鄉長等,民國39年(1950)辭官後開始為金門地方寺廟、民宅題詩、作對聯、彩畫,作品遍布大小金門宮廟。

林天助匠司早期的彩繪作品採直接於灰壁上以墨筆作畫,應用疊暈技巧與勾勒畫法,以黑線條勾勒輪廓界限,再施墨色,由淺而深。

其中,以「連環畫式」壁畫為金門廟宇彩繪中十分具特色的藝術表現形式。林天助匠司無師承,其創作靈感來自章回小說,表現手法靈活,圖像構圖精緻。施作時以蚵殼灰摻上瓊麻錘鍊再加上石灰糊在牆壁上,彩繪時直接以黑墨在其上作畫。

「連環畫式」壁畫又稱「女兒圖」,是由村內女兒、女婿共同分擔廟宇的重建經費,再將捐獻者姓名書寫於連環圖上,如此結合中國傳統民間故事與捐獻者背景的表現手法,保留了當地重要的文化。林天助匠司所繪黑白連環畫式壁畫目前僅存於大金門官澳龍鳳宮(已重修)、塘頭金蓮寺、烈嶼佛祖廟,以及烈嶼保障宮三座。在金門戰地背景下自學而成的畫作系統,在當代建築彩畫技術史上具有特殊的意義與價值。

保障宮因年久失修,局部壁畫受日照、潮氣風化剝落,於民國108年(2019),依《金門縣私有歷史建築修復獎助辦法》,由易陽營造有限公司及名襄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完成建築整體與壁畫修復。

相關文章

2023-09-17

位於龜山區萬壽路一段的龜山迴龍寺是近百年古剎,經桃園市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登記為歷史建築,將推動保存與活化。龜山迴龍寺主祀釋迦牟尼佛,配祀觀音菩薩、文殊菩薩,相傳清朝道光年間,龜山塔寮坑溪時有雨水暴漲,當地居民撿拾岩石裝入竉中搭廟,村人問事多頗靈驗,取名「觀音媽廟」,日治時期因暴雨沖垮廟身,地方仕紳於大正十年發起重建,香火延續至今。

2023-10-11

「萬泉寺」又名上帝廟。清乾隆39年(1774),由李振利等負責募建完竣,並且由飄洋過海到萬丹賣藥的三山人(福州府)林啟燦,寄付商店一坎(間),南靖人李水淑寄付商店二坎,作為廟產,其租借營利稅收,供給廟寺僧侶禮佛費用。可見當時廟宇是由和尚主持。至清嘉慶22年(1817),鄉民建議重修「上帝廟」,萬丹就有很多商號參與斥資興修,清道光2年(1822)修竣完成。根據<萬丹鄉采風錄>中解釋,「上帝廟」因為也奉祀觀世音菩薩,所以就由「廟」改為「寺」,再加上該廟坐落萬丹區(保長厝),朝向水泉村,因以改稱為「萬泉寺」。

2023-09-26

新竹內天后宮又稱為內媽祖廟,奉祀天上聖母,原建於清乾隆13年。乾隆年間興建的長和宮、城隍廟、西門內天后宮,在當時不僅是信仰的重心,更是人群聚集之處,市集交易興盛之地。但日據時期的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本實施皇民化運動,遭到拆除命運,民國35年於現址將日本和尚廟重建為今風貌。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