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唯一供奉少女媽祖

連江縣南竿鄉

金板境天后宮

金板境天后宮

連江縣南竿鄉

全台唯一供奉少女媽祖

金板境天后宮

2023-10-11

金板境天后宮坐落於連江縣南竿鄉仁愛村(舊名鐵板),臨近海灘,是仁愛村居民的信仰中心。其肇建年代已無可考據,民間傳說係清代海盜蔡牽捐資所建馬祖列島四座天后宮之一(餘為津沙天后宮、馬祖港天后宮、東引天后宮,但史所未載,難以證實),有學者卓克華推論,其年代應早於蔡牽時代,而蔡牽應只是修建時捐資助修。

在馬祖地區社會演變過程中,金板境天后經過多次修建,廟旁解說牌上載「鐵板天后宮,相傳為清代嘉慶年間大海盜蔡牽,為求神明庇佑所建,清同治8年間(1869)曾由居民加以修繕,而後又於民國8年、38年、68年、73年共4次修繕。

今日廟宇仍保有當年閩東封火山牆的型式,內部以福州杉為材,採穿斗式構架,柱、樑、檩、枋、望板、斗栱、柱礎等構件清晰可見。屋頂上屬於出檐式建築之法,正面原為板牆立面,後為保護木構架,避免長期風化毀損,改設為磚造牆身。廟內供奉天上聖母、威武陳將軍、華光大帝、臨水夫人、福德正神等眾神,神像與神龕雕工古樸細膩,尤其主祀神媽祖神像,容貌娟秀。邊側二神龕,也以少見的「廟中廟」形式呈現,散發簡樸典雅,古色古香的氣息。」雖然說明有4次修復,但因沒有留存記錄資料,無法得知細節,只能從現存少數照片及耆老口述中追憶昔日風華。

由於金板境天后宮所具有的閩東文化特色,以及其反映了鐵板聚落的時代性意義,連江縣政府於民國98年將其登錄為歷史建築,因而有了文化資產身份,並於99年為進一步保存這重要的文化資產,啟動研究暨修復計畫,在無法取得始建時期建築形貌的直接證據下,依世界遺產的觀念與文化資產保存法的精神,按現況進行修復,使得天后宮的祭祀功能與社會功能得以延續。

修復後的廟宇建築,保有閩東封火山牆的型式,內部以福州杉為材,採穿斗式構架,柱、樑、檁、枋、望板、斗栱、柱礎等構件保留了純粹的閩東風格,是為馬祖地區重要的文化資產之一。

相關文章

2023-11-01

平溪老街位於新北市平溪區平溪街,在基隆河流域,平溪的由來-平溪老街舊稱「石底老街」或「石底聚落」,位於平溪車站旁,由於地理位置恰在基隆河上游,水流緩緩而下因此改稱「平溪」。平溪位於新北市之東北區,地處於基隆河之上游,全鄉皆為山是有名的山城,以五分山、平溪三尖及孝子山群最為有名,高度不高在五、六百公尺間。由於基隆河上游貫穿全鄉,在其侵蝕作用與附近切割地形的關係,造成許多的斷層與奇岩,當河水經過而形成許多大小瀑布群,如十分瀑布、嶺腳石窟瀑布、眼鏡洞等瀑布群及壺穴景觀,都是北臺灣難得一見的自然奇觀。且其境內山勢,由於地球造山運動的推擠,而成為東西面平緩,另一面陡峭的「單面山」。

2023-10-12

關於碧雲禪寺緣起,根據碧雲禪寺眾法師口述,蕭世源整理的《碧雲禪寺》廟誌中的記載,由於當地觀世音菩薩顯靈的傳說,於是當地信眾蔡陣、陳水、陳祿等人發起,並由信眾陳仁鑫邀請當時臺南超峰寺的住持義敏老和尚到本地看風水,爾後在大正年間,信眾們發起募捐,佛寺以俗稱「竹篙厝」的建築方式興建,材質主要是竹材和木材,並在隔年完工。

2023-11-03

岡山老街範圍包括了維仁路、開元街及平和路,岡山老街的起源自四、五百年前的平埔族遷徒到岡山,當時的他們以漁獵為生,而後漢人的移入,這裡的生意人便將貨物沿著阿公店溪(彌陀舊港口),運送到仁壽橋附近交易,於是岡山便成為鄰近鄉鎮的水陸運中心,因而形成歷史街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