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的守護

金門縣金城鎮

後浦武廟

後浦武廟

金門縣金城鎮

戰地的守護

後浦武廟

2023-10-11

後浦武廟位於金城鎮內,在地居民稱為「內武廟」、「後浦關帝廟」,供奉主神為關聖帝君,並祀有關平、周倉神像;民國後,也依各地武廟之例,增設岳武穆神位供奉。

相傳後浦武廟創建於明永曆6年(1652),為鄭成功在後浦訓練水師時所興建,後於道光30年(1800)重建。根據金門在地刊物《顯影》月刊報導,曾在民國14年(1925)做為公立女學校舍而斷絕香火,關聖帝君的神像暫時移往北門上帝宮存放。

其後,全國各地興起破除迷信之風,許多廟宇和神像都被破壞損毀,民國19年(1930),武廟遭毀損。民國38年(1949)做為軍政府和戰地政務委員會之民用物資供應處及稅捐處辦公場所使用,直到民國72年(1983),才歸還給武廟管理委員會,並於民國73年(1984)由地方仕紳合力出資重修,民國76年(1987)又再度重修,以鋼筋混凝土仿木構造為主而成為今日武廟之面貌。


歷經多次重建,武廟中所留存之古物並不多,其中以正殿臺基前石階中央的斜面石塊「御路石」最具特色。


後浦武廟建築平面格局為二落大厝,前有一矮牆作前埕,與道路區隔。建築本體牆身材料主要為磚牆和平砌石牆,烟板以磁磚做萬字不斷紋,兩側大規壁做八字規,脊墜則以泥塑彩繪及交趾陶進行裝飾。屋頂裝飾為福祿壽三公獨坐脊央,並加飾剪黏及彩龍、鳳凰及人物題材於周邊。



建築正立面分頂堵、水車堵、身堵及龍虎堵;鏡面牆兩側水車堵為立體泥塑,身堵及龍虎堵皆以石材浮雕,窗飾部分則為傳統螭虎團爐及吉祥裝飾,亦以石材浮雕而成。正門前有石獅一對,門楣上高掛「聖旨」牌匾,彰顯著武廟祭祀被清代朝廷列為官方祀典的殊榮,其上方頂堵則掛有「武廟」匾額。

相關文章

2023-10-11

根據《(重修)台灣省通志》的記載,九如鄉三山國王廟是創建於明永曆年間(1646~1683);但根據該廟正殿左側牆壁外面的一塊花崗岩質的「三山國王廟產碑」的記載,該廟創建於清乾隆40年(1775)。該石碑記述著清嘉慶元年(1796)該廟所購置的廟產,以備國王千秋祭典之用,由碑文可知九塊厝的三山國王廟建於豎立該石碑(清嘉慶元年,1796年)的前幾年。

2023-11-03

新南老街,又名中山老街,位於大溪區,與和平老街相距僅500公尺。不同於和平老街的熱鬧氛圍,新南老街展現了獨特的藝文氣息,充滿奇妙的感染力,是文青們的最愛。這條老街在清末至日治時期是政經文教集於一身的特區,擁有豪宅和精華的特色。在這裡,你可以看到當時政府機構、郵局、小學、公會堂、武德殿等公共機構的匯聚,形成了類似今日台北「博愛特區」的氛圍。居住在這裡的人,大多是當時有錢有勢的富人。

2023-10-31

總爺街,又稱為臺南總爺街,是台灣臺南市的一條古老街道,位於臺南市中西區。這條街道保存了許多古老的建築和文化遺產,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參觀。總爺街上有許多傳統的小吃店、手作工藝店和古董店,使得這裡成為了一個受歡迎的旅遊景點。在這裡,遊客可以品嚐到台灣傳統美食,購買到獨特的手工藝品,同時還可以欣賞到古老建築的美麗風貌。總爺街是臺南市保存完整、具有悠久歷史的街區之一,也是一個讓人感受台灣傳統文化魅力的好去處。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