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顯大帝屘帝開基祖廟

彰化縣大村鄉

大村埤腳五通宮

大村埤腳五通宮

彰化縣大村鄉

五顯大帝屘帝開基祖廟

大村埤腳五通宮

2023-10-11

五通宮創建於道光5年(西元1825年),並坐落於埔心鄉與大村鄉的邊界上,位於埔心通往鹿港舊路要徑交口,地址位於彰化縣大村鄉新興村大溪路24號。

根據廟內的「五通宮通古碑記」記載,五通宮主祀五顯帝君,為清初由黃姓族人從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迎神來臺,黃姓族人自鹿港登陸後在埤腳庄落腳,最初以茅屋供奉神像,後至道光5年(西元1825年)由二重湳仕紳黃心南發起興建小廟宇,後於日治昭和5年(西元1930年),地方仕紳黃添池、黃榮章等人鑒於小廟宇破舊不堪,隨即發起募款重建五通宮,此次重建即為現今的五通宮樣貌,後於民國71年(西元1982年)間增建二層樓後殿。

五通宮坐落於埔心鄉及大村鄉邊界上,位於埔心通往內石碑記載,集資興建廟宇的地方人士,包含大村埤腳及埔心梧鳳一代得詔安黃氏族人,為埔心、大村兩鄉的主要信仰宮廟。後於民國103年(西元2014年)被登錄為歷史建築。


大村五通宮格局為三進,空間包含有三川殿、左右過水廊、天井、正殿及後殿,後殿為民國71年(西元1982年)興建,左右護龍為晚近改建。五通宮三川殿、正殿仍維持日治昭和年間原有舊貌。三川殿面寛三間十一架檁,屋頂為三川脊燕尾筒板瓦作頂,正脊及垂脊上装飾有各式剪黏。正殿面寬三間,正殿前簷為捲棚項,屋頂以角木暗厝與正身相接,屋頂為同一硬山尾筒板瓦作頂。

相關文章

2023-11-03

湖口老街位於臺灣新竹縣湖口鄉,是一條充滿歷史和文化氛圍的街道。這個地區的興衰與鐵路發展息息相關。在光緒十八年(1892年)鐵路鋪設至湖口後,這一帶開始繁榮。當時稱為「大湖口」或「大窩口」的湖口地區因為鐵路的通過,成為了貨物集散地,帶動了當地的發展。日治時期,由於「湖口驛」的設立,這裡更是商業繁榮,並在大正五年(1916年)開始建造了今天的湖口老街。然而,在昭和四年(1929年),鐵路路線調整導致「湖口驛」遷移到下北勢,使得老湖口商業衰退,但老街的風貌卻得以保存。

2023-10-11

何仁慈古厝建築座落於金沙鎮浦邊村。興建人何仁慈(1885-1930),金沙鎮浦邊人,早期南渡菲律賓經商,在菲律賓從事雜貨買賣,經商有成,多次來往金門與菲律賓,並於家鄉金門浦邊聚落建業。後因捐官,故擔任「都戎」一職,於本棟古厝旁之左側宅第門額題有「昭武第」。

2023-10-31

永平路一帶是南投中寮地區唯一的都市計畫區,也是九二一大地震時受損最為嚴重的區域。早期的永平路附近都是番薯田,所以有著「蕃薯寮」的舊稱,日據時期開始因盛產香蕉,而成為香蕉的大市集,香蕉市場的集散都在這裡進行,也擔任著中寮鄉的政經中心及交通樞紐的角色。直到九二一大地震,震走了老一輩永平人的快樂回憶,也震碎了40位居民的家庭。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