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唯一供奉少女媽祖

連江縣南竿鄉

金板境天后宮

金板境天后宮

連江縣南竿鄉

全台唯一供奉少女媽祖

金板境天后宮

2023-10-11

金板境天后宮坐落於連江縣南竿鄉仁愛村(舊名鐵板),臨近海灘,是仁愛村居民的信仰中心。其肇建年代已無可考據,民間傳說係清代海盜蔡牽捐資所建馬祖列島四座天后宮之一(餘為津沙天后宮、馬祖港天后宮、東引天后宮,但史所未載,難以證實),有學者卓克華推論,其年代應早於蔡牽時代,而蔡牽應只是修建時捐資助修。

在馬祖地區社會演變過程中,金板境天后經過多次修建,廟旁解說牌上載「鐵板天后宮,相傳為清代嘉慶年間大海盜蔡牽,為求神明庇佑所建,清同治8年間(1869)曾由居民加以修繕,而後又於民國8年、38年、68年、73年共4次修繕。

今日廟宇仍保有當年閩東封火山牆的型式,內部以福州杉為材,採穿斗式構架,柱、樑、檩、枋、望板、斗栱、柱礎等構件清晰可見。屋頂上屬於出檐式建築之法,正面原為板牆立面,後為保護木構架,避免長期風化毀損,改設為磚造牆身。廟內供奉天上聖母、威武陳將軍、華光大帝、臨水夫人、福德正神等眾神,神像與神龕雕工古樸細膩,尤其主祀神媽祖神像,容貌娟秀。邊側二神龕,也以少見的「廟中廟」形式呈現,散發簡樸典雅,古色古香的氣息。」雖然說明有4次修復,但因沒有留存記錄資料,無法得知細節,只能從現存少數照片及耆老口述中追憶昔日風華。

由於金板境天后宮所具有的閩東文化特色,以及其反映了鐵板聚落的時代性意義,連江縣政府於民國98年將其登錄為歷史建築,因而有了文化資產身份,並於99年為進一步保存這重要的文化資產,啟動研究暨修復計畫,在無法取得始建時期建築形貌的直接證據下,依世界遺產的觀念與文化資產保存法的精神,按現況進行修復,使得天后宮的祭祀功能與社會功能得以延續。

修復後的廟宇建築,保有閩東封火山牆的型式,內部以福州杉為材,採穿斗式構架,柱、樑、檁、枋、望板、斗栱、柱礎等構件保留了純粹的閩東風格,是為馬祖地區重要的文化資產之一。

相關文章

2023-10-11

昭靈宮建於清光緒10年(1884),由陳姓宗親合資興建,為碧山村內唯一的廟宇,反映濃厚的地方信仰色彩。曾於民國63年(1974)重修,保存現況良好。宮內主奉田府元帥(大相江爺),聖誕日為農曆九月十五日,此日設醮。

2023-10-12

民國55年糶糴村村民劉財禎先生(已往生),對於該伯公維護及奉獻十分熱心,於是發起募款改建,在村民及地方人士贊助下,完成粮碑福德正神現況除了福德亭以外的其他組合元素,包含主體碑位碑石及龜背護牆、化胎、水泥欄杆及後方階梯看台等等。與現況化胎型粮碑福德正神之前,伯公形式為「河石伯公」即「石頭伯公」,僅有一塊自然大卵石形式而已,立於原有大榕樹下,並無現況主體碑位、化胎、水泥欄杆、廟宇等等構件。此為六堆地區原型地伯公演進過程。

2023-11-03

被喻為龍潭第一街的三坑子,是個道地的客家村。昔日三坑子是河道上最繁華的碼頭之一,熱鬧非凡。不過隨著大圳的竣工,大漢溪水位驟降,三坑子的商業功能也逐漸式微。三坑子老街就位於桃園市龍潭區,範圍大致上是以永福宮為聚落的核心,向外至黑白洗,老街呈現外窄內寬的型態,饒富古味,吸引許多遊客駐足。三坑子老街保留了客家的傳統特色,另外也是「大尾鱸鰻」、「愛讓我們在一起」等片拍攝地,值得一遊。三坑子的起源可推溯在康熙年間陸細番對於龍潭的開發,直到清乾隆年間,西元1744年才有漢民移居在此。該地為一河階地形,其上有三條河流分別注入大漢溪,於台地面上形成三處坑谷,即為三坑子地名之起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