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精神的實體見證

金門縣金沙鎮

昭武第

昭武第

金門縣金沙鎮

金門精神的實體見證

昭武第

2023-10-11

修建人何仁慈(1885-1930),本名何敬慈,金沙鎮浦邊人。早期南渡菲律賓經商,在菲律賓從事雜貨買賣,經商有成,多次來往金門與菲律賓,並於家鄉金門浦邊聚落建業。後因捐官,故擔任「都戎」一職,因此其宅第的門額題有「昭武第」。

昭武第於何仁慈任都戎一職前既已存在,創建年代不詳。僅於清光緒29年(1903)捐官擔任都戎(昭武督衛)定居浦邊,而修建了祖厝,並依官職,題於門額為「昭武第」。另於建築右側另建兩落大厝(即何仁慈古厝),但因當時財力已甚雄厚,相對建築格局與做工,相對精緻。並於前方建有石板廣場及迴向,廣場兩側並有門可供出入,並有牆規,其中迴向當時是作私塾教學使用,但是已於民國70年間(1980)倒塌,現已不復存在。

何仁慈於菲律賓經商致富後,於光緒年間回鄉修建此宅與興建右側兩落大厝(何仁慈古厝),並回饋鄉里,協助修建宗祠及廟宇,為浦邊重要人物,與菲律賓華僑歷史有關,為清末南洋經商致富興宅案例之一。

落位置於浦邊歷史建築群附近,表現出建築工藝與地域特色,周邊有兩幢洋樓為歷史建築與右側何仁慈古厝有群聚之景觀效果,應予保存。

格局為傳統閩式雙落大厝,建築正面主要材料構成為上堵傳統紅磚斗仔砌,下堵為三紋花崗石檻牆;前落與攑頭外觀材料為上堵內砌磚外抹灰,下堵為石磉平砌牆(七紋),後落側立面與背立面外觀為上堵內砌磚外抹灰,下堵為石磉平砌牆(九紋),前落與後落側立面山牆為內砌磚外抹灰仿斗仔砌壓紋。雙落屋脊為翹脊,屋面屬傳統瓦作二坡屋頂,兩側收3座筒瓦。正面採榻受作法。 鄰房與本建築皆為何仁慈之自宅,其利用前後隘門將兩幢建築相連,背立面之隘門上為瓦花裝飾,正立面隘門上為傳統綠釉花磚。

相關文章

2023-10-11

根據《大城咸安宫沿革誌》記載,威安宮主祀保生大帝,為大城地區先民吳氏於康熙5年(西元1666年)回歸故里福建泉郡同邑白礁鄉積善里祖廟,奉請至大城厝庄祭祀。康熙13年(西元1674年)奉祀於新建簡陋士埆廟安座供民膜拜,道光元年(西元1821年)大城地區開設市街,重建廟宇,規模較小。

2023-10-31

「大埔老街」全長約有100多公尺,老街上目前還保存著幾戶老式屋舍,位於大埔老街尾端有棟建築外觀呈現古色古香的廟宇-北極殿,裡頭主祀玄天上帝,是村內重要信仰中心,每年農曆三月皆有盛大的祭典活動,吸引許多觀光客前往朝聖。

2023-10-31

總爺街,又稱為臺南總爺街,是台灣臺南市的一條古老街道,位於臺南市中西區。這條街道保存了許多古老的建築和文化遺產,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參觀。總爺街上有許多傳統的小吃店、手作工藝店和古董店,使得這裡成為了一個受歡迎的旅遊景點。在這裡,遊客可以品嚐到台灣傳統美食,購買到獨特的手工藝品,同時還可以欣賞到古老建築的美麗風貌。總爺街是臺南市保存完整、具有悠久歷史的街區之一,也是一個讓人感受台灣傳統文化魅力的好去處。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