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精神的實體見證

金門縣金沙鎮

昭武第

昭武第

金門縣金沙鎮

金門精神的實體見證

昭武第

2023-10-11

修建人何仁慈(1885-1930),本名何敬慈,金沙鎮浦邊人。早期南渡菲律賓經商,在菲律賓從事雜貨買賣,經商有成,多次來往金門與菲律賓,並於家鄉金門浦邊聚落建業。後因捐官,故擔任「都戎」一職,因此其宅第的門額題有「昭武第」。

昭武第於何仁慈任都戎一職前既已存在,創建年代不詳。僅於清光緒29年(1903)捐官擔任都戎(昭武督衛)定居浦邊,而修建了祖厝,並依官職,題於門額為「昭武第」。另於建築右側另建兩落大厝(即何仁慈古厝),但因當時財力已甚雄厚,相對建築格局與做工,相對精緻。並於前方建有石板廣場及迴向,廣場兩側並有門可供出入,並有牆規,其中迴向當時是作私塾教學使用,但是已於民國70年間(1980)倒塌,現已不復存在。

何仁慈於菲律賓經商致富後,於光緒年間回鄉修建此宅與興建右側兩落大厝(何仁慈古厝),並回饋鄉里,協助修建宗祠及廟宇,為浦邊重要人物,與菲律賓華僑歷史有關,為清末南洋經商致富興宅案例之一。

落位置於浦邊歷史建築群附近,表現出建築工藝與地域特色,周邊有兩幢洋樓為歷史建築與右側何仁慈古厝有群聚之景觀效果,應予保存。

格局為傳統閩式雙落大厝,建築正面主要材料構成為上堵傳統紅磚斗仔砌,下堵為三紋花崗石檻牆;前落與攑頭外觀材料為上堵內砌磚外抹灰,下堵為石磉平砌牆(七紋),後落側立面與背立面外觀為上堵內砌磚外抹灰,下堵為石磉平砌牆(九紋),前落與後落側立面山牆為內砌磚外抹灰仿斗仔砌壓紋。雙落屋脊為翹脊,屋面屬傳統瓦作二坡屋頂,兩側收3座筒瓦。正面採榻受作法。 鄰房與本建築皆為何仁慈之自宅,其利用前後隘門將兩幢建築相連,背立面之隘門上為瓦花裝飾,正立面隘門上為傳統綠釉花磚。

相關文章

2023-10-31

麻豆老街位於台灣台南市麻豆區,是一個充滿歷史和文化氛圍的古老街區。這裡保留著許多傳統的台灣建築,包括紅磚建築、古老的宗祠和店屋。遊客可以在這裡品味到台灣傳統的建築風格,同時也可以品味到豐富多樣的台灣美食。麻豆老街也是攝影愛好者的好去處,因為這裡充滿著懷舊和古典的氛圍,是拍攝古風照片的絕佳場所。此外,麻豆老街附近還有一些知名的景點,例如麻豆代天府、八寶窯等,都值得一遊。

2023-10-12

民國55年糶糴村村民劉財禎先生(已往生),對於該伯公維護及奉獻十分熱心,於是發起募款改建,在村民及地方人士贊助下,完成粮碑福德正神現況除了福德亭以外的其他組合元素,包含主體碑位碑石及龜背護牆、化胎、水泥欄杆及後方階梯看台等等。與現況化胎型粮碑福德正神之前,伯公形式為「河石伯公」即「石頭伯公」,僅有一塊自然大卵石形式而已,立於原有大榕樹下,並無現況主體碑位、化胎、水泥欄杆、廟宇等等構件。此為六堆地區原型地伯公演進過程。

2023-10-12

關於碧雲禪寺緣起,根據碧雲禪寺眾法師口述,蕭世源整理的《碧雲禪寺》廟誌中的記載,由於當地觀世音菩薩顯靈的傳說,於是當地信眾蔡陣、陳水、陳祿等人發起,並由信眾陳仁鑫邀請當時臺南超峰寺的住持義敏老和尚到本地看風水,爾後在大正年間,信眾們發起募捐,佛寺以俗稱「竹篙厝」的建築方式興建,材質主要是竹材和木材,並在隔年完工。
返回頂端